体力劳动者养生

一、体力劳动者养生

体力劳动者拥有的劳动条件和所处的劳动环境,密切地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体力劳动者主要以筋骨、肌肉、肢体的活动为主,特征是体内物质代谢旺盛,能量需求多且耗损快。另外,不同工种的体力劳动者在进行工作时,身体须保持一定体位或者采取某种固定姿势,抑或是重复单一的动作,局部筋骨、肌肉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久之可引起劳损。所以,体力劳动者的养生保健,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其次,对于某些职业损害,如噪声、放射性物质、高温以及铅、汞、苯、甲醇、乙醇、有机磷、粉尘等,应根据不同工种积极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防护,设法控制职业的危害因素,尽力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一)合理安排膳食

体力劳动者要进行正常工作,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热量摄入,要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为此必须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和烹调,增加饭菜花样和提高质量,以满足机体对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此外,不同工种在食物的选择上也要有所不同,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或解除某些有害因素的危害。如在寒冷环境下的体力劳动者,要增加摄入的总热量,尤其注意增加脂肪的比例,还要多吃味甘、温热性质的食物;从事高温作业的体力劳动者,因出汗多会造成体内无机盐和水分损失较多,故除了大量补充蛋白质及热量外,还应注意补给含盐饮料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同时宜常吃味甘酸、性寒凉的食物;在矿井、地道、水下等黑暗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因长时间不接触阳光,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亦可适当吃一些补血、补肝、养目的食物;长期接触苯的体力劳动者,膳食应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

(二)适度运动锻炼

不同工种的体力劳动者,经常采用某种固定姿势或一定体位进行劳动,身体某些部位的筋骨、肌肉持续运动,某些部位的筋骨、肌肉则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肌群不能均衡发展,因此,需要选取相应运动项目锻炼相对静止的身体部位。售货员、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人等,长时间处于站立姿势,腰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常出现腰酸腿痛,甚至驼背、腰肌劳损和下肢静脉曲张。这类体力劳动者可多做些摆腿、散步、慢跑、易筋经、健身操等运动。雕刻工、装配工、包装工等,长时间地坐位工作,可选择全身性活动,特别是球类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手指、手腕的灵巧性和敏感性。

技工类如公交车、出租车司机,雕刻工、装配工、缝纫工,以及连续流水作业的工人,费体力亦费脑力,强体力劳动的同时,精神高度紧张、思虑过度,常见或常发失眠、头痛、神经性高血压等,运动宜选择运动量小、动作柔和的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传统健身术以及球类运动、器械体操运动。

(三)劳逸互相结合

体力劳动者上班时应认真采取劳动保护措施,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防止工伤事故发生。下班后,要保证充足休息、睡眠,以放松精神、解除筋骨肌肉的紧张与疲劳。充足的睡眠对于夜班工人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不同工种的工人可采取不同的休息方式。如根据可能的条件调剂工作时间,或根据条件变换体位进行工作。另外,每天要有一定的放松、休闲时间,如下班后听音乐、观鱼赏花等。长期站立工作者,应穿中矮跟鞋以减轻疲劳,还可套上弹力护腿或打绑腿以减轻腿部疲劳、预防静脉曲张。黑暗环境工作者要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四)合理用脑用神

合理用脑、适度用神是保证人健康长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古人所谓“神强必多寿”即强调了合理用脑、用神的重要性。各脏腑器官均有“用进废退”的规律。体力劳动者也要适度用脑、用神,这样才能保证大脑活力旺盛、主管“神”(精神意识思维与情志活动)的五脏功能强健,进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在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同时,结合职业特点学习园艺、缝纫、绘画、棋弈等不同的技能。有意识地锻炼记忆力,如下班后多读书看报,常观看电视和收听广播等,也可以参加—些动脑筋的游艺活动,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