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房节欲
“节欲保精”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点之一。古今中外,对性主要有禁欲、纵欲和节欲三种观点和流派。前二者走向极端,是不足取的;而“节欲”则是辩证地提出性生活的节制、适度,于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这告诫世人,房事应该有所节制。
(一)行房节欲的保健作用
行房节欲保精是抗衰防老的重要内容,这在古医籍里随处可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载:“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则健康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衰虚,多病早夭。节欲保精对于中老年人群尤为重要。《千金要方·房中补益》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从国内外长寿老人的调查情况来看,其大多对性生活有严格而规律的节制,说明节欲保精对健康长寿有积极意义。
中医学历来认为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史记·仓公传》载病例25个,其中病因于“内”,即房劳者有8例之多。因为失精过度,或不懂方法,违反禁忌,必然耗伤精气,正气虚损,致使百病丛生。证之临床,房事过度的人常常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乏力、面色晦暗、小便频数,男子阳痿、遗精、滑精,女子月经不调、宫冷带下等症状。西医学研究认为,精液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蛋白质、锌等重要物质。过频的房事生活会丢失大量与性命有关的重要元素,促使身体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发生病理变化而加速衰老。另外,精子和性激素是睾丸产生的,失精过度,可使脑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同时加重睾丸的负担,并可因“反馈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导致睾丸萎缩,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这充分说明“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的传统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行房节欲的保健方法
1.行房适度
房事不可无,亦不可滥,贵在适度。度主要指房事生活的频率,一般而言,正常行房的次数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但“度”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如《素女经》认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当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西医学认为,行房次数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和规定的限制,宜根据性生活的个体差异,加上年龄、体质、职业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区别对待。行房适度一般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身心舒适、精神愉快、生活工作效率高为原则。如果出现腰酸背痛、疲乏无力、生活工作效率低,说明纵欲过度,应当调整节制。对于青壮年来说,房事生活一定要节制,不可放纵;对于老年人,更应以少为佳。
2.提倡独宿
古代养生家将独宿作为节制房事、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孙思邈《千金翼方》引用彭祖的话:“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其在《孙真人养生铭》也提到:“秋冬固阳事,独卧是守真。”古人认为,独卧则心神安定,耳目不染,易于控制情欲,有利于房事保健,故民间亦有“中年异被,老年异床”之说法。老年纵欲者,多致病患缠身,很少有长寿者,所以明代赵献可《寡欲论》要求老年人“急远房帏,绝嗜欲”。有些人患慢性疾病康复期间,也宜适当采用独卧养生之法,戒房事,养精血,以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