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人体的关系
一日昼夜晨昏、一月阴晴圆缺的变化,一年四季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更迭,均为天体运行、日月升降、天地交合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篇》)”,因此不仅时间与人体关系密切,而且天气气候与人体关系亦密切。《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提示天气气候与人体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说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合于四季,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对身体健康有益,而六气太过则成为六淫,反而成为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有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
现代医疗气象学即主要研究天气气温、气压、湿度、气流等气象因素即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规律的新兴学科,其与中医学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观点非常接近,可结合学习。
知识链接
人体舒适度
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气温、湿度与风向、风速等。同时,对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气象指标,人体感受各不相同。
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诸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的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其一般分为9个等级对外发布:
1.4级:人体感觉很热,极不适应,注意防暑降温;
2.3级:人体感觉炎热,很不舒适,注意防暑降温;
3.2级:人体感觉偏热,不舒适,可适当降温;
4.1级:人体感觉偏暖,较为舒适;
5.0级:人体感觉最为舒适,最易接受;
6.-1级:人体感觉略偏凉,较为舒适;
7.-2级:人体感觉较冷(清凉),不舒适,注意保暖;
8.-3级:人体感觉很冷,很不舒适,注意保暖防寒。
9.-4级:人体感觉寒冷,极不适应,注意保暖防寒,防止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