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地书记

造地书记

相比较,我更幸运,不仅看到了剥离现场、看到了造地现场,更吃到了造好的地里新长出的第一茬蔬菜,见证了一种萌芽的新生命、新气象。

这不得不感谢织金县委书记崔英魁。

为什么?造地是县委县政府决策的,种菜是他主导引进的,吃饭是他亲自请我的呀。

崔英魁是山东人,两年前中组部选调来织金任县委书记。

中组部选调的自然不是一般人才,他年轻、睿智、胆识兼济,开创开发型的。

他曾在山东省潍坊市政府工作,探索和见证了潍坊现代绿色农业的飞速发展和斐然成就。崔英魁来到织金后,看到如此零散、稀缺的土地现状,忧心不已。国家和省政府有这样的政策扶持,这个机遇不可错过。

山东人直率、豪爽、敢说敢为,崔英魁身上全有。省政府关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方案下发后,县委县政府反应迅速,制订了本县的剥离方案、措施、步骤。项目启动后,他又多次去现场督查。为了改变苗寨群众的观念,帮助他们快速脱贫,当大寨村一期工程竣工后,他就联系引进山东九丰蔬菜公司来承包种植。

中央、省上下了如此大的决心,织金的耕作层剥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崔书记太想让项目取得成功,让这片新生土地“开种大吉”。可是种地的事,地是一个因素,种又是一个因素,有地,会种,才能种出好收成。这就是他的动议。引进现代农业高科技种植和管理,地的主人,再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时,已经人非物非了。地不是从前的荒坡地,人也不是从前的农民。变成了啥?拿工资的产业工人啦!这正是一到贵州,董晓峰总规划师给我讲的。当时,她说织金通过耕作层剥离,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农户由过去的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收入由过去极少的粮食收成变成粮食收益、务工收益、经营性收益三大块。转来织金一看,方知此言不虚。

细处见巧。在我离开织金的那天中午,崔英魁书记选择就在大寨村的“农家乐”招待我。鱼是寨子旁河里的鱼,鸡是农家养的,豆角、南瓜、茄子、辣椒,全是从小陀螺新造地里摘的。品味着那一捧捧移植来的表土的奉献,品出了不同寻常的香甜。平常的一碗饭,唯有此时,觉出这真是土地的恩赐,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享用。

崔书记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光三甲试点项目,已完成耕地耕作层剥离1040亩19万方土。耕作层的利用实现了耕地数量增加、地力提高,产量由传统种植亩均300斤以下增加800斤以上。今年织金的蔬菜产量可达10万斤,已进入贵阳市的各大超市。同时,蔬菜育苗大获成功,重庆、成都、昆明等周边城市的种植户已经找来上门来买苗了。近日,崔书记又引进被喻为中国兰花第一人的山东花卉大王,到织金种植花卉,预计元旦即可上市。拟建的大型服装工厂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已选送一千多人在山东的服装厂培训学习。

织金,正在编织一个金色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