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感动

大山的感动

雅鲁藏布江有14条支流,这14条支流又分别有若干的小支,使西藏项目测区内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半年的野外工作,项目组成员们穿越了几十条沟,趟过了几十条河(江、曲),翻越了几十座大小的山,可以说沟沟有故事,山山有感动。

壮子雪窟窿生还的故事让大山都会产生莫名的感动。那是进西藏工作不久的事。二组的6名队员分三个台班进一条沟工作。组长马计春与杜显壮一个台班。他俩必须从一座海拔4200米雪山的背面翻到对面去干活。这是一座切割较深的雪山,雪深及膝盖。山上除了雪还是雪。他俩看一会儿地图,攀登一会儿。攀登两个多小时后,遇见风在半山腰吹成的一条雪线,挡住了去路。杜显壮说,我瘦,我在前探路。可没走几步“扑通”一声,走在前面的壮子不见了。偌大的白色世界刹那间只剩马计春了。他急喊:壮子!突然看到右前方雪堆中滑下去的壮子。说时迟,那时快,马计春“唰”地甩出别在腰间的十米长绳。壮子抓住了绳子。壮子明显地感觉脚下还踩空着,之所以没有快速掉到底,是在下滑的刹那间,他两臂一撑,雪层表面的冰层做了支撑,减缓了他下落的速度。马子在上一边喊“坚持住”,一边用尽全力往上拉。脚下雪滑使不上劲,他干脆爬下,左右手交换着一把两把地收着绳子,终于,壮子被拉上来了。寂静的雪山上,两人抱成一团,热泪长流,庆贺生命的回归。

其时,年轻的壮子已是一位准爸爸了,他的妻子在兰州临产。壮子的每一天都在思念、惦记着妻子及未出世的宝宝。他说多亏马子带了绳子,否则……

在壮子给我叙说这一幕时,他六个月大的女儿杜凯在床上挥舞着小脚、小手咿咿呀呀地叫喊着,一副快乐的样子,她哪里知道,险些见不到这个爸爸。

队员们拾鞋穿的故事也听来叫人鼻子发酸。这一年他们另一个特别的感受是鞋子破得太快,太不经穿。最多的有穿破十双胶鞋的记录。那是在由八一镇西北的115医院到措松湖的工区内。队员们十天翻越了海拔4200和4800米的两座山,加上雨中作业,苗勇出工的第一天就踢破一只鞋子,无奈就在游牧民放牧时的临时板房里拾了一只。他的脚小,拾的鞋大,就绑上带子凑合着穿。随后,马计春、王全用等好多人的鞋子也坏了,这一路大家就拾鞋子穿。右脚的破了拾一只右脚的;左脚的破了拾一只左脚的。一路走一路拾一路扔。雨中浸泡了十多天,大家的脚都泡成了“白萝卜”。

困难重重,众人顶着大家克服。说压力,数项目负责张兴源了。他温文尔雅,脑门很亮。弟兄们开玩笑地说,西藏回来,张兴源因操心太多脑门更亮了。是戏言,却包含着几多理解。如何克服雨季作业的困难,保证同志们的安全,按时完成任务,向项目部、向领导交待,这一系列的问题无时不缠绕着他。山重水复之时,亮脑门的张兴源总有迎来柳暗花明的策略。采访中他一再说同志们如何如何,这话很中肯。是的,只有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才有项目的圆满完成。

经历了苦累的生命才愈显俊美。如今,经受的苦与泪,流的汗与泪,遭遇的惊与险,已与大峡谷的壮美、怒吼的雅江、墨脱的云山、多雄拉山中的迷人瀑布、米拉山口的五彩经幡以及丹娘拉的杜鹃花等一同留在本文主人公们的记忆中。这记忆,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镶嵌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经历,会成为一种生命的积累,构成他们人生新的高度。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