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回报社会
7月的陇南,天蓝水绿,山花浪漫。出礼县县城,沿李罗公路北行,山越来越高,沟越来越深。
甘肃亚特矿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山沟中的罗坝乡李坝村。这里没有气势非凡、密集整齐的高楼。公司主体分机关办公区和选厂厂区两部分,相距仅五六百米远,简单的围墙护卫着一幢小二楼及几间大的厂房。围墙及楼房的外墙统一粉刷成天蓝色,醒目又整洁。每个区间,都见正在维修和建设的场面,工人们身着天蓝色的工作装,紧张地忙碌着。
殊不知,就在这普通平凡的工作场地,亚特人正创造着矿业奇迹。
这里原是赫赫有名的李坝金矿所在地。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李坝黄金矿选厂于2004年3月停产。三年多来,由于无人问津,厂区已杂草丛生,厂房屋顶和墙体多处渗漏,主要机械设备基本报废,井下积水达6万立方米。
很多人心痛,也有人摇头。这里与徽县、成县同处于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上,金矿资源丰富。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天水总队曾在这片土地上开展了长达十几年的地质勘查工作,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料,并登记了两个区块的探矿权,深知这地底下的奥秘。
矿山不能荒废、资源不可沉睡。几经商谈,甘肃九州勘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天水总队与北京亚特公司“情投意合”,决定分别以矿权及资本金参股成立一家股份制企业。于是2006年12月28日,甘肃亚特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亚特公司”)。
亚特公司成立伊始,即以盘活资源、拯救矿山、造福一方民众为宗旨,以追求卓越、回报社会为价值观,决心高起点起步,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成继徽县洛坝、成县厂坝之后又一在陇南地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矿山。远大的目标,必须有非凡的气魄。亚特公司预算投资达1.5亿元,建成日处理1500—2000吨矿石的选厂,每年上缴税款3000万元,为拉动地方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说干就干。2007年元月,天寒地冻,白雪皑皑。亚特公司从四方招募的有识之士从各地陆续来到礼县李坝。寒风挡不住创业者的热情和豪情,废旧的厂区改造开始了,紧接着,三人沟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开工了,李罗公路修建动工了,李坝人畜饮水工程开钻了……亚特公司“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价值理念就从这个僵硬的严冬开始向大山深处渗透。
面对老矿区矿渣沉积、河道堵塞、植被破坏、矿区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李坝村民及矿区饮用水紧缺等诸多环境问题,亚特公司本着先治理后开发的原则,计划投资3000万元开展一系列的治理工程。首先把三人沟矿区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投入大型机械25台,投劳3000多人次,清理矿渣、恢复植被、疏通河道、修建防洪坝、栽植行道树、种草、整修农路、平整土地,治理面积计划达1950亩,沟内19户农民整体搬迁,总体规划、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分步投资、分步实施。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半年的治理,矿渣地覆盖土后种植的塔柏、侧柏、金枝柳、落叶松等已长有1米多高,苜蓿等青草已长到半尺多高,经过规划和治理后,三人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原来通往矿区的路是一条烂河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施工了全长3.9公里的李罗公路。
长期以来,李坝矿区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矿区居民及附近村民没有安全饮用水,亚特公司在李坝矿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多次邀请水文地质专家反复论证和踏勘,三易其地施工无水而终,他们并不罢休,6月30日大口径钻探井伴随着一阵鞭炮声再度开钻。
在选矿厂厂区,记者看到,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针对礼县矿石低品位、含泥高的特点,他们对选矿工艺进行改进,为建设1500吨—2000吨的选厂在做试验;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压滤车间,将实现尾矿固液体分离,污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且回收率达到80%以上。6月28日单机试车、29日联动试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