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第二空间,白银深部打出“铜棒子”

瞄准第二空间,白银深部打出“铜棒子”

找矿的事情当然要问地质队伍。

为了白银铜矿,一支地质队伍在白银一驻就是50载。他们就是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三队。

1962年,这支队伍奉上级命令由甘肃天水进入白银,参加白银铜矿会战。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这支队伍主要在白银矿区开展地质工作,承担白银矿区的补充勘探和普查找矿任务,先后开展了白银折腰山、小铁山、铜厂沟及外围石青硐等酸性火山岩型铜铅锌矿床的普查与勘探工作,提交金属储量200余万吨,为小铁山矿和深部铜矿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特别是在矿区附近的拉牌沟探明了两个小型金属矿床,新增铅锌储量15万吨。

在50年的厮守中,白银公司的辉煌与困窘、发展与徘徊都在三队人的眼里。如今,白银公司资源频频告急,三队人又怎能不着急?不仅是三队,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都心急如焚:浅层的资源开完了,那深部的呢?从理论上讲,深部有矿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怎么突破?何时能突破?

多年来,省有色地勘局曾先后组织开展了多轮白银厂外围及深部地质找矿工作。然而,资金投入有限,找矿难以突破。

两三年前,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在前人及本系统多次找矿失败的背景下,毅然决然,科学、大胆决策,设立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白银厂深部地质找矿科研项目,支持省有色地勘局及其下属的地调院和三队对白银矿田的找矿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时任局副总工的高兆奎担任了项目负责,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反复查阅原始地质资料,深入研究矿体空间分布、不同火山—沉积旋回含矿性对比、矿体的尖灭再现规律等,研究形成了重点在500米以下攻深找盲的找矿思路。确定了圈定找矿靶区的4项准则,最终在白银厂及外围地区圈定了9个找矿靶区。采取点面结合、研探并举、重点突破多种措施,经靶区优选,在4个靶区内各施工一个科研钻,其中3个靶区内见到工业矿体,另一个靶区钻探工作仍在进行中。初步肯定了白银矿田深部存在第二赋矿空间。

这一科研成果,像一束强光,驱散了白银厂找矿工作的迷惘,也点燃了白银公司加大投入开展老矿田深部找矿的信心。2010年,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委托有色三队在小铁山矿床八中段以下进行补充详查。

这是一次新的契机。队总工办组织技术精英,在分析曾提交详查报告的基础上,采用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对小铁山深部矿体进行了系统控制。结果发现,小铁山矿床深部(1424米标高以下)仍保有332+333资源量:铜铅锌矿石量548万吨,铜铅锌金属总量85万吨,金金属量13.47吨,银金属量677.69吨。

曙光初现,希望大增。三队与白银公司心照不宣,均以自己的方式含蓄地乐着。在白银公司来说,不敢高兴得过早。曾组织大大小小多轮找矿,都没有让他们爽朗地笑出来,更没有带给他们扬眉吐气,这次真的突破了吗?在三队来说,自从参与科研项目开始,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对于破解白银厂的深部奥秘他们已颇有把握,但他们更清楚,对于偌大一个白银矿田来说,实在需要大量更为精密的探矿工程。

双方的合作,在2011年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0年6月4日,甘肃省有色地勘局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地勘单位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的决策,与重组后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兰州签署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包括风险探矿、探矿权登记、勘查技术咨询和服务、境外资源项目等五个方面的合作事项。这标志着双方在提供和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上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框架之下,经过双方多次切磋,2011年《白银厂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实施方案》拍板了。4月份,《方案》第一阶段任务下达,承担者有色三队接过了在白银老矿区“探边摸底,攻深找盲”的重任。

局长侯云生一班人,可没少往白银跑。副局长高兆奎干脆成了“编外”负责人。他与三队的技术人员根据前期的科研成果,精心优选布设了7个钻探孔。在白银公司限定的三个月工期中,三队抽调全队50多人的钻探力量上阵,在拉出本队深孔钻的同时,外调了3台深孔钻,雇了七八十名钻工。

绿中泛黄的铜棒子

从4月16日开钻,24小时施工不间断,直至6月20日顺利终孔,三队人连续作战了两个多月,累计钻进5807.4米,日纯钻进300米以上,创造了“白银速度”。钻探结果更令人鼓舞:6个孔见矿,见矿率达82%。其中ZK2-1孔深867.7米,矿化层厚85米,有2.1米厚的块状黄铜矿,铜品位高达9.57%,所提取的其中一截60公分长的岩心看上去绿中泛黄、亮点闪闪,活脱脱一个铜棒子。

白银厂深部钻探钻出了铜棒子!这一爆炸性新闻迅速传向全国。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啊!甘肃省有色地勘局从机关到野外、从局长到钻工群情振奋,白银有色三队的300多名职工奔走相告,三代人50年不离不弃,终让走过山重水复的白银公司迎来柳暗花明,他们为此骄傲为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