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示范找水获胜 祁连山生态恢复起步

肃南县示范找水获胜 祁连山生态恢复起步

肃南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县,是全国、甘肃省的重点林牧业大县之一,境内分布着祁连山约42%的水源涵养林,起着涵养河西走廊水源的作用,处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中心区。当地群众因以放牧为主,大多数居民仍长期居住在祁连山腹地,近年来由于自然、人为(过度放牧)等因素,祁连山水资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大幅度降低,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为恢复和更好地保护祁连山的生态功能,造福于子孙后代,国家下达任务,由肃南县负责实施,有计划地进行生态移民,将部分牧民及牲畜移到山外,建立专门的移民安置区。安置区大部分地方地处山前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多,水资源短缺,寻找良好的地下水源成为移民工程的关键。为此,县有关部门委托省地调院为他们找水。水工环部的技术人员研究资料后觉得有希望,于是于2004年立项,并于当年4月进场,在祁连山脚下奋战三个月,通过物探、地面调查后,成功地在大黄沟滩施工日出水量1500多立方米的两眼探采结合井,带动地方后续投资约2000万元,到2005年6月累计施工6眼井,相继开发4000~6000亩土地,解决4~6万头牲畜的灌溉及饮水。

示范找水的成功,不但解决了祁丰区大黄沟滩移民村的人畜生活饮用水,而且带动了土地开发,解决了部分土地的灌溉问题,为恢复祁连山生态环境,实施移民工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社会反响强烈。为表达感激之情,肃南县政府在两眼探采结合井旁树碑纪念,铭记功德。野外工作成果及竣工验收大会上,肃南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国土资源部门落实“三个代表”精神,为肃南县严重缺水区人民做出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一项深得民心、关心少数民族群众、增进民族感情的“德政工程”,并为中国地调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西安地研所、甘肃省地调院赠送了锦旗,表示感谢,同时给中国地调局写去了真诚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