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共和国长子”的出路在哪里

资源枯竭,“共和国长子”的出路在哪里

白银公司是“一五”时期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被誉为有色金属行业“共和国长子”。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硫联合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白银公司累计为国家提交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产品570多万吨,上交利税84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因资源而兴的白银,也尝到了因资源枯竭而衰败的苦果。

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白银公司所属的折腰山、火焰山露天采场相继闭坑,产供脱节,效益大滑,各种危机排山倒海般袭来。虽然国家将甘肃陇南厂坝矿配置给白银公司,同时新建了西北铅锌冶炼厂和白银铝厂,希望通过二次创业白银公司发展成为铜铝铅锌、金、银、硫等多品种综合发展的大型有色企业,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已探明资源枯竭及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白银公司再次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困境。15万职工的生计受到严重考验,下岗职工增多,直接给白银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压力。

2008年,国家对白银公司进行了政策性破产。国家接纳了白银公司甩下的沉重包袱后,白银公司轻装重组上马。2008年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下,白银公司引进中信集团战略投资32.6亿元,实施股份制改造,下属深部铜矿和小铁山矿两个国有企业,公司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然而,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资源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儿。资源枯竭的现实,像地楔子一样把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死死地钉在困局中。

根据其目前的采矿形势推算,两矿山保有的地质矿量只能满足矿山2—3年的正常生产,到2011年后,如果没有新的接替资源,矿山将成为资源枯竭的高度危机矿山。矿山生产能力的降低,直接导致与矿山有关的选矿、运输、选矿药剂、化工熔剂等厂矿的万余名职工将面临失业,将引发白银这个矿业城市新的大量职工失业的严重社会问题。

资源!资源!寻找白银厂接替资源不单是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大事,也是整个白银市生存发展的大事,更是影响和推动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对此,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迫在眉睫。

白银的接替性资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