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技术创新大打翻身战

靠技术创新大打翻身战

肩负着重任的钒业公司第一生产流水作业车间流传着一句响亮的口号:“企业是船,质量是舵,品牌是钒,创新是动力。这个车间一直是公司生产技术工艺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尤其在公司发展最为艰难的时期,车间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在传统的酸浸取工艺改造上大做文章。针对该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回收率低、能耗高、成本高的状况,一边发动员工自已动手搞小试验,一边聘请科研院所专家共同攻关,从理论探索到半工业试验,于2002年终于将传统工艺改进为大规模的筑堆喷淋浸取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能耗,使钒资源回收率提高了近10%,同一环节成本较过去下降了20%以上,这一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属首创。

2005年,这一车间又通过技术创新将筑堆喷淋浸取工艺改进为循环浸取池工艺,这一技术进步不仅减少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延长了生产周期,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浸取回收率。技术创新带动了生产,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公司自1999年7月建成第一条年产300吨的生产线起几年间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2005年随着钒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攀升,省地矿局局长抓住这一机遇,先后7次顶烈日、冒酷暑深入方山口研究方略,果断决策,筹集资金2500万元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了年产300吨的二期和年产600吨的三期扩建工程,使年生产能力达到1200吨。

在注重改进钒生产工艺的同时,第一生产流水作业车间针对公司建设初期产品单一,只生产仅供冶金行业用的粉钒的实际,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公司的战略决策,于2002年上马了片钒生产线。而片钒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为此,车间领导与技术管理人员多次奔赴南方先进矿山企业学习取经,发挥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对片钒生产的气候、水质、矿石条件进行了反复论证试验,终于在2002年7月按期投产,使公司的产品由单一的粉钒发展为粉钒、片钒、钒酸铵多元化。他们生产的“方山口”牌五氧化二钒,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在国内钒市场上赢得了众多商家的青睐,在国内同行业中的知名度日益提高。2004年,慕名而来的日本客商在实地参观了车间后惊讶不已,连翘大拇指。2005年这个车间生产五氧化二钒408吨,实现销售收入7160万元,实现营业利润4122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051万元,公司的上台阶、为地方经济和地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