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春秋——写在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经纬春秋——写在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2008年,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迎来了成立五十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五十年岁月重返,五十年战歌迭起,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代代地矿测绘工作者踏出的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平淡无奇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1958年4月,地质部撤销了原西北地质局测绘大队,把人员和设备分解到甘肃、陕西、青海和河南四个省,分来甘肃的一部分,成立了“甘肃省地质局测量队”。到了1966年更名为“甘肃省地质局测绘队”;之后若干年中曾随省地质局机构名称变更为“甘肃省地矿局测绘队”“甘肃省地勘局测绘队”,属地化管理后,于2000年11月21日更名挂牌为“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

一勘院舒适的办公环境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脚步,测绘院走过了五十年的光辉历程。在省地矿局的正确领导下,测绘院一届届领导带领着全院职工努力奋斗,从五十年代组建起步,艰苦创业;六十年代排除干扰,战胜天灾人祸;七十年代拨乱反正,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八十年代顺应改革大潮,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由等、靠、要转变为向市场进军,从计划经济向计划、市场经济推进;九十年代改革创新,管理上实现经济承包责任制,历经坎坷,不言放弃,探索不止,奋斗不息,直至新的世纪踏上新的征程。测绘院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进步,始终满怀激情,始终用“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凝聚队伍、鼓舞士气,激励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耐住寂寞、甘于吃苦,勇于探索、乐于奉献,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十年来经天纬地,风雨兼程,地矿测绘工作者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无论是巍峨的崇山峻岭,还是茫茫的戈壁沙漠,无论是南国的热带丛林,还是繁华的城市街区,从甘肃乃至外省的新疆、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山东、广东、湖南、广西、云南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测绘院地矿测绘工作者勤劳的身影和足迹。

五十年来,测绘业硕果累累。测绘院承担的大中型测绘项目包括天文、大地、地形、航测等,还施测了一、二、三、四等水准的联测和复测。完成1∶20万、1∶50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测绘;不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56万平方公里基础测绘;全省1∶100万、1∶50万、1∶20万地质、物化探、构造体系、成矿规律研究以及白银大型铜矿床、镜铁山大型铁矿、金川特大型铜镍矿床等大型金属非金属矿的陆续发现和勘探,无一不倾注着地矿测绘工作者的心血;还施测了景泰电力提灌站工程、引大入秦等大型工程测绘。近十年来,承担了全省50%以上县(市)区的土地详查、地籍测量、城市数字化测量、地形数字化测绘等项目,并在全省建立了二十多个地理信息数据库;在省外承担了长沙、乌鲁木齐、枣庄、徐州、东莞等城市的地籍和地形测绘,承担了广西龙滩水电站、云南小湾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西藏旁多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测绘项目,特别是承担的新疆罗布泊无人区、祁漫塔格地区1∶5万航测地形图,填补了该地区无地形图的空白,为国家“西部测图”计划做出了贡献。

五十年来,印刷业茁壮成长。1972年5月10日,经甘肃省地质局革命委员会批准,组建了“甘肃省地质局测绘队印刷车间”。包括基建及设备共投资3万元,由24人9台简单设备起家,承担着甘肃省地矿局的地质报告、地质图件的印刷任务。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局和兄弟单位的关怀支持下,全局系统的最终地质成果的成品印刷均由地质印刷厂承印。往昔的那些厚重的地质报告、精准的地质图件无不渗透着地质印刷厂职工的汗水与智慧。今日的地质印刷厂有各类设备83台套,固定资产原值675万元。早已实现了历史的突破与质的飞跃,告别了计划任务,全部面向市场,成为省内定点书刊印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竞争拼搏,历经艰难,终于在甘肃出版界树立了地质印刷厂的品牌与形象。

五十年来,测绘院历经了创业的艰辛、改革的探索、科技的振兴和新世纪的快速发展,技术设备由建院初期的“老三件”(经纬仪、大平板仪、水准仪)等共56台(件),原值约20万元,发展到现在共有各类设备266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352.00万元,原值是建院初期的68倍。并实现了从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变,测绘院不失时机跟踪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了具有高科技技术设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航测遥感系统等3S技术并逐步向社会提供“4D”信息产品。业务范围由建院初期单一的地形测量、大地测量发展到现在的地质及工程测绘、地籍及地形测绘、房产测绘、航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及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地图编制、地质图件出版、彩色印刷等,形成了测绘、印刷一条龙的生产能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测绘院是国家测绘总局首批认定的甲级测绘资质单位,是全国测绘系统最早实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之一。测绘院先后有多项测绘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和优质奖,所属的地质印刷厂获“省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有六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署优,81种产品评为省优,并在全国印刷行业评比中,被誉为“诚实守信”企业。

半世纪春秋绘经纬,五十年风雨铸辉煌。测绘院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迈进。特别是近年来,测绘院积极实施“做大做强测绘,打造印刷品牌,稳步开发物业,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单位”的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优化配置,提高效益。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屡创历史新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职工收入逐年提高,院容院貌明显改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科学发展初见成效,和谐单位正在创建。刚刚过去的2008年,该院完成总收入2329万元,同比增长18.3%;实现节约与收益100万元,同比增长35.9%;资产保值增值率120.8%;生产增加值增长率15%;职工年均收入增长率23%,人均年收入2.61万元,从业人员年均收入可达3.8万元。尤其在测绘主业方面,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参与到多个市、县(区)的招投标工作中,全年签订各种测绘项目16个,合同额1443万元,完成测绘项目20个,产值达800万元,利润120万元,突破了年初职代会下达的产值指标600万元和利润指标100万元,使测绘主业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两个突破”。

地质印刷厂在树立形象、打造品牌、努力实现“两个调整”上狠下功夫。首先是调整了经营思路,在打造品牌方面,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并狠抓落实。充分利用地质印刷厂在出版界和用户中的良好声誉,把主要精力放在期刊和本版图书上。用优质的服务、可靠的质量,增强了出版界对地质印刷厂的信任度。其次是精干了队伍结构,调整了生产规模。三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加强内部成本核算,细化了成本核算体系,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练内功,挖内潜,开源节流,降低成本,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四是积极严把质量关,增加印刷产品的科技含量。五是引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去年,通过全厂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共完成印刷合同265个,产值481万元。

在此基础上,尽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办了10件好事,受到职工的一致称赞。一是修建院大门、粉刷办公楼外墙、硬化道路596平方米,使院容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院对外的良好形象,修建院北平房,每年可创收5万余元;二是筹集65万元,为测绘分院、印刷厂购置新设备22台(套),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强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手段;三是维修改造了测绘分院办公场所和单身宿舍洗漱间、卫生间、维修部分职工住宅楼与取暖设施等,改善了职工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四是为院内每栋家属楼安装单元电子防盗门,解决了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五是院拿出5万元,开展送温暖活动,看望慰问困难职工群众,体现组织对困难家庭的关怀;六是给每位职工发放院庆50周年纪念品和节日慰问品;七是修建职工室外活动场地,解决了职工群众户外活动场地小的困难,使更多的职工群众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增强;八是由于野外单身职工受工作条件限制,无法按时就餐,安排他们到院食堂就餐,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为生产蹬劲加油;九是筹集11万元,提高职工群众暖气费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十是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年收入增长率23%。

回顾五十年发展历程,测绘院人深刻体会、悟出发展真经,这就是,第一,必须把握方向,准确定位,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测绘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他们充分认识到测绘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当好经济建设的“先行”,甘当地质事业的“尖兵”。发展的前提是要先发展自己,为此,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做大做强,全面提升测绘服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甘肃地矿事业服务。

第二,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测绘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测绘成果的及时更新和广泛应用。测绘工作的超前性、基础性决定了测绘人必须有发展的新思路和信息的灵敏性,主动上门服务,力争优质服务。实践证明,只有抓住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渗透到地方经济建设和地质工作中去,具有大局意识和应变能力,既有发展的总体战略,又有发展的灵活战术,才能适应市场,驾驭市场,才能不断增强测绘工作的服务意识,转变测绘服务观念,创新测绘服务机制,才能不断开拓测绘服务新领域,创造测绘服务的新业绩。

第三,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道路。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依靠先进的测绘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推动测绘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测绘、印刷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优”,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强院。

第四,必须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测绘工作从性质上决定了它是一个相对艰苦的行业。五六十年代时,工作条件极其艰苦,装备差,测绘老前辈常常是一顶帐篷,一件破皮衣。有时为了突击完成任务,甚至晚上蹲牲口圈,住破窑洞。如今,祖国在强盛,社会在前进,测绘人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那种艰苦生活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变成了测绘前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艰苦奋斗是测绘工作者的光荣本色,严谨务实是测绘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开拓创新是测绘工作者的改革精神。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准确采取和反映客观存在的地理信息。测绘作业有一套完备的技术规范和测绘成果管理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测绘人应该也必须做到永葆光荣本色,继承优良作风,弘扬创新精神,打造过硬品牌,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第五,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院党委和基层党支部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把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同时坚持不懈地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技术精湛、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测绘院五十年的发展,凝聚着几代测绘人的心血和汗水,饮水思源,他们永远心怀感恩,永远铭记那些为测绘院的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领导和前辈,更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测绘院的建设和发展甘苦备尝、矢志不渝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干部职工,希望在测绘院未来的发展的历程中,能够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晴日初破雾,风正好扬帆。忆往昔,艰苦奋斗创业史;望未来,励精图治艳阳天。五十年的历程已成为过去,此时,测绘院人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准备创造一个新的跨越。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测绘院将在改革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和谐单位为己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实施测绘院的30字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精神和奋发有为的进取姿态,在建设西部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我们坚信,在省地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测绘院必将迎着绚丽的朝阳,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本文与慕建金合写)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