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吃“螃蟹”陇东巨厚黄土塬区“爆出”国内先进成果
陇东黄土塬区,呈典型的塬、沟、梁、峁地貌,不仅黄土巨厚,而且冲沟极其发育,被前人认为是地震勘探的难区,难在激发困难,接收困难,施工困难。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国内多家煤田地震勘探部门来此试验,均因无法“撼动”这巨厚黄土,不战而败。然而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地球物理勘查院勇吃“螃蟹”,一直在探索巨厚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的难点突破。叠加次数由最初的12次、24次、36次到现在的48次、72次,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提高。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甘肃煤田地质局组织开展的陇东大型煤田勘查中,坚持地震先行、钻探控制、测井验证的科学找煤方法,综合普查队地球物理勘查院不辱使命,大胆开展地震勘探研究与实践,于2011年,承担了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陇东巨厚黄土塬区煤田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依托生产项目开展课题研究。
针对黄土塬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较差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诸多客观因素,全院技术人员在局、队两级领导及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经过多次试验激发因素与接收因素,反复研究单炮记录,认真分析对比叠加时间剖面,最终研究出“多井组合大药量激发、多检波器组合接收、高叠加次数的”采集方法。同时采取层析静校正、优势频带解释及多属性分析等手段,最终获得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反射波资料。
该院将这一地震勘探技术成果成功地应用到甘肃省陇东巨厚黄土覆盖复杂区域的地震勘查工作,获得质量良好的第一手资料,为陇东地区探明108亿吨煤炭资源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水地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效果,圈定出无煤区的范围,推测出了煤层分叉和合并情况,通过钻探验证,获得可观的煤炭资源量。随着一批批特大矿井的相继建成投产,将极大地缓解甘肃煤炭资源紧缺的现状,为实现“工业强省、打造陇东亿吨级煤化工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一研究成果2013年经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给出的结论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具有创新性,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坚持科技创新,站在地震勘探技术的前沿,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地球物理勘查院的市场,正从省内拓展到省外、辐射向全国。
(此文与魏桂花蒋颖颖合写)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