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来自好机制

新动力来自好机制

一个单位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和技术。重视质量管理、重视奖励激励、重视人才培养,是四勘院多年来建立和贯彻的良好机制。党委书记曾华说,一直以来,四勘院将工作质量作为生命线和工作底线,严把质量关,落实生产责任制和“三级”检查制度。严禁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有“带嘴干活”“背手上山”等懒惰行为。

为了抓质量,院副总工程师樊新祥、陈永全,地调所副所长赵吉昌等人轮流到野外蹲点,和项目负责人一道从地质填图点密度是否符合规范、物化探扫面是否合理有效、钻孔采取率及弯曲度是否达到要求、编录内容是否客观完整等层层把关,确保野外各项工作符合规范要求,形成的各类原始资料齐全、数据准确、质量可靠。

2017年是前红泉矿调项目工作开展的第一年,项目正式下达已经是9月份,按设计要求,要赶在年底完成全区水系沉积物采样工作,只有短短3个月,任务十分繁重。为此,项目组在抓生产进度的同时,将野外工作质量作为重中之重。项目负责杨镇熙亲自负责质量监控,实地抽查采样位置、深度、样品标注等,他总是提着筛子,挨个检查样品加工是不是完全符合规范。凡不合格的,他脸一黑:“重新过筛!”大家戏言道:“不怕阎王逼债,就怕杨头过筛!”

付出总有回报,项目组高质量完成了水系采样工作,共圈定出以金、钨为主的综合异常17处。2018年初步查证,已发现金矿点1处,金矿化点5处,萤石矿点1处。

2018年第二批省地勘基金项目下达已是9月份,当年野外施工的时间已很有限,如何在寒冬来临前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便成了急中之急。副院长、总工程师余君鹏首先抽调精干技术人员到项目分队,统筹安排物探、测量等技术人员,各工种有机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应的面积性工作。然后,迅速安排槽探、钻探工程的施工。期间,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以及各生产单位负责人轮番在各个项目督促和检查指导,帮助项目技术人员解决技术难题,合理部署工程、协调各方关系。通过高强度工作,11月初完成了所有项目野外工作任务。有技术人员深有感触地说,这三个月感觉跟打仗似的,白天野外开展工作,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堪比高考冲刺,看到项目取得的好成绩真如当初高考取得好成绩一样开心。

甘肃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柳永刚带队验收四勘院这批项目时高兴地说,四勘院在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践行绿色勘查理念,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所有项目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为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四勘院从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向野外技术人员倾斜,营造出良好的地质找矿氛围。制定出台了地质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全院技术人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甘肃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梁育才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四勘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技术人员到重要岗位历练,通过提标准、压任务、传帮带,培养了一批能吃苦、爱钻研、讲奉献的高素质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