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情怀

“一家人”情怀

生活五件事:吃、穿、住、行、用。民以食为天,吃在第一位的。矿山建设初始,投资人李明先生就提出实行全员免费用餐。他所说的“全员”可是包括矿山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千余口。矿才开建、效益未卜就“白吃”?这么大的红利敢发吗?为此高管会上引发了一场辩论。李明先生一向温文尔雅、语气平和,他给大家讲了“一家人的故事”。他说,咱们不常说,员工和我们是一家人吗?那么,我的妻子、孩子、老人在家里吃饭,没有人交过伙食费,为什么员工吃饭需要交?难道我们说的是假话?让员工吃自己喝自己,那他的心就和我们疏远了。他甚至端出老母亲的家训“家吃不穷,越吃越有,越送越多。”有人提出,打造上市企业,白吃白喝肯定不行,损害股民利益是违反股权法的。他说:“好,伙食就从我的利润分红里扣除。”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山回谷应。从此,金徽矿业全员享受免费就餐。人辛苦一世,不过混一张嘴,企业一年四季贴心暖胃的供养,由内而外滋养了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

生产技术部年轻技术员邵兵来金徽矿业仅仅两年,之前,他先后在陕西和内蒙古的矿山企业供职。他向记者说:“这里真的不一样。”语气坚决,且轻轻摇着头,这一个摇头动作使语气又加强了几分。他举了一例:“今年开春后,高管会决定由天瑜劳务公司负责给井下工人送饭。消息一传开,采矿工人及井下技术人员一片赞许。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得采购保温箱、饭盒,得每天登记井下人员的位置,得派专人运送等等,所以劳务公司准备了一段时间。不想,总裁先生嫌拖延了,在高管会上做出处罚决定,罚了劳务公司30万元,拿来给井下工人发了补贴,并让经理写了道歉信,粘贴在井巷口,这件事在矿山引发一片哗然。现在我们下井后,无论在哪个工作面上,到饭点了,都能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这待遇,我所知道的矿山企业中,金徽是第一家。”

他美丽的妻子韩娟带着儿子“兜兜”正好假期来矿山探亲。韩娟说,包括我们家属来矿山探亲,也都是免费用餐,且员工们都客客气气,对待我们像家人,所以来到矿山,感觉也像回到了家。我常给邵兵说,你好好干,将来我们老了,就在这里养老。不到30岁的她说出这个话,逗乐了当下年轻的时光。

“一家人”情怀就是这样在矿山生了根,开了花。包括员工和员工的老人、子女,“金徽”真正成为一个关怀备至、关爱有加的大家庭。

矿山按四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员工公寓,从被褥到牙刷牙膏、卫生纸都统一配备;员工过生日,李明先生亲笔签名送上生日贺卡和礼金;每年春节,员工父母都会收到2000元的长者慰问金,和总裁亲笔签名的春节慰问信。此外,凡7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给发放养老金;年轻员工结婚,总裁送上10万元的礼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让劳动者有尊严”的博大情怀,在金徽矿业得到充分体现。

赫然而立在矿山主平硐坑口上的“矿工服务楼”是又一明证。它取代了传统矿山黑洞洞的硐口,让井下作业呈现安全、舒适、温馨和日常的状态。

这幢8层高的大楼设计科学、装修大方。专供矿工安检、更衣、洗澡、修脚。把对矿工的关爱和尊重体现在实处。这里每个矿工一人一柜,下井前在此换上工服,手腕戴上定位仪,过安检下矿;上井后,沐浴、更衣、享受按摩、修脚后,神清气爽地下班回家。

那天早晨,记者于8点钟交接班前去矿工服务楼一楼转悠。不一会儿,二楼澡池水声四溅,再过一会儿,楼上有了交谈声,接着楼梯响起脚步声,下夜班的矿工相继下楼,有人唱着歌,有人打着口哨。原本打算问点什么,可再问什么呢,此时歌声就是最好的心声,口哨就是最美的表达。应验了“金徽矿业员工可以拎着公文包、穿着西服去上班”的传说。

金徽矿业董事长刘勇高大魁梧,气宇轩昂,举手投足却一副谦恭姿态。面对记者“如何能做得到”“源于什么”等一连串发问,他轻缓地说:“源于根植于李明先生内心的善良,家庭的教育,老人的修行和他从小尝过的艰辛和委曲。李明先生少年丧父、跟着母亲沿门乞讨从甘肃通渭到陕西宝鸡再辗转甘肃徽县,幸遇好心人接纳落户山村得以存活下来,所以他尤其关心弱势群体。”

刘董事长跟随李明先生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上下级关系已被光阴熬制成兄弟般的信任和贴心。他见证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老板的企业员工在徽县大河店镇的山上探矿,矿上除了几个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当时规定每月6日开工资,有一年冬天恰逢发工资前,下了一场雪,一尺多厚,车上不了山,老板就带着相关人员拄着拐杖上山为工人发工资。还有一年冬天,老板去前坝矿检查工作时,看到施工队工人住的简易帐篷四面透风、破烂不堪,眼窝一热,动了恻隐之心,当场解雇了包工头,把工人全部接收为企业工人,并着手给工人盖房子、安暖气、修水冲式厕所。老板大爱无疆,关心低层的情怀,吸引了一拨儿又一拨儿智者、仁者、善者慕名而至、追逐他跟随他。现在公司的党委书记范守民及中管和技术骨干大都是辞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公职,义结金徽的。

在金徽矿区看不到一个浑身泥土、蓬头垢面的员工,大凡走路,都是三人一排,五人一列,不喧哗不打闹。殊不知,这正是金徽矿业“三像”企业文化熏陶的结果。

“三像”,即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像学校一样学习进取,像家庭一样关爱温暖。有规矩,就有了方圆;人进取,就有了希望;家温暖,就有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眷恋。崇尚和追求“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企业,怎么会不兴旺发达?

公司建立了员工培训学习、员工带薪休假、专家疗养、大病救助等一系列制度,定期组织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分期分批组织员工赴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考察、学习、培训。使每一个员工在企业得到塑造,得到发展,得到尊重。刘董事长说多年来他多次外出培训学习,曾在集团公司委托上海交大开办的EMBA班学习期间,撰写的论文还获了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金徽矿业的灵魂,一走近,就让人觉得温暖。”从俄罗斯归来的技术人员赵明昌如是说。原来金徽的魅力不仅辐射到国内,也远程到国外矿业界。把远在俄罗斯贝加尔矿业公司工作、武汉理工大学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的赵明昌吸引了回来。“您听说金徽十八条了吧,所有职工都可享受,这里官民平等;您没去过井下,我隔两三天下一次井,井下巷道加起来有100公里长,不论在哪个巷道作业,到饭点了,都有热腾腾的饭菜送来,对了,井下建有一流的避险室,可容纳百十号人,建有水冲式厕所……”30岁出头的赵工讲起来一副活力四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神态。

他所说的“金徽十八条”除了被写进公司制度中,被员工口口相传,还镌刻在位于徽县县城的金徽集团爱心公寓大门内墙上,低调而奢华,无声胜似有声。

这个小区高端大气,建筑不凡,咖色的外墙,与热带雨林植物交相辉映,既有田园风格,又有地中海情调。这里的2060套房子不分等级、统一精装,由金徽矿业和金徽酒业的员工拎包入住,且享受物业免费、入托免费等18项免费福利待遇。“金徽十八条”金光闪耀,折射出投资人的赤子情怀。

小区里的员工餐厅,远比街面上的那些酒店上档次,而哪怕你是一名物业人员,也照样在这里免费用餐。尤其小区幼儿园,设计装修人性化,配置科学高档,教育管理一流,羡煞了县上干部和外来参观者。

正在院子里推着婴儿车散步的李阿姨是陇东乡下人,儿子前两年入职金徽矿业,婚后便分得一套90多平米的精装房,便把父母从乡下接来,李阿姨做梦也想不到,此生能住上这样高档的小区。她笑着说,托公司的福,娃可要好好干,好好报答企业。

在金徽矿业培训中心楼下的花园里,几位拔草的妇女一边拔草一边开心地聊着天。她们是沟口的村民,常年在矿山绿化区干活,日工资一百元。问起企业,她们争相说,真真的好啊!企业专门成立了矿区和谐部,定期走访、了解当地群众的实际困难,帮助村民解决子女入学、就业、就医等难题,每家抽一到两人到矿山搞绿化,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和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硬化了周边村镇道路并栽树种花亮化美化。几个妇女不忘呼吁,全社会都应当保护好这个企业,让它更好地造福于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尹向宏、办公室主任吴永辉颇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说,由金徽矿业投资人和金徽矿业发起成立的金徽正能量公益基金会,已投资上亿元,抽调上百人参与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徽县、在定西市通渭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徽县一中每个年级优选贫困学子设立两个金徽班,由金徽正能量公益基金会资助其全部学杂费,考上大学后,再奖励2000元学费。并从2012年起,已经组织500多人分批次去清华、北大校园参观。不仅扶助了一批寒门学子,也催生和激发了全校学生奋发向上、永攀高峰的青云之志。他们说,欢迎您下次到我们援建的新农村看看,大到楼上楼下围墙院落、小到抽水马桶厨卫设备,金徽人的爱心经得住人民检验、社会检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