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为绿色经济添动力
金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进入市场经济后,如何适应新形势,打造自己在科技进步上的持续动力,就成为金川集团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
进入新世纪后,金川集团决定利用诞生于1972年的金川综合利用大会这一平台解决这一课题。该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围绕进一步提高金川铜镍矿的综合利用效率,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汇集金川,形成了以一个研究院、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四个联合实验室和近百个科研合作单位为主的产学研一体的技术体系,共开展科研攻关课题600余项,取得重大成果149项,其中60%以上已应用于生产实践,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以科技攻关大会为平台、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开展科技进步的成功实践,增强了金川集团打造自我科技进步动力的信心。以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为例,这一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后,使金川集团在不增加1分钱勘查费用的情况下,新增镍金属量135万吨、铜75万吨,相当于在现有矿体里又榨出了一个大型镍铜矿床。
在这一市场化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金川集团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将强化企业员工自主创新能力设定为企业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为此,金川集团设立科技进步奖、技术改进奖、专利标准奖、全面质量管理成果奖、职工技术创新奖等多个技术奖项,鼓励集团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科技创新,每年的奖励资金达到1000万元。
企业职工创新成果实用水平如何呢?在金川科技馆参观中,一件实实在在的例证打消了记者的疑虑:
镍闪速熔炼炉本由荷兰奥拓昆普公司进口,来到金川后,职工结合使用实践对其改进达几十项,使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大幅提升。前两年,当来访的奥拓昆普公司的技术人员站在这一设备前看到各项新的指标后,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生产的设备。在奥拓昆普公司反复验证有关数据、提请后,金川集团公司答应为其进行技术出口。
向出口方反向输出技术,金川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的是“中国骄傲”。
(本文与于德福合写)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