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为来自好队伍

新作为来自好队伍

当祁连山划为国家公园后,甘肃省地矿局当机立断,退出所有在保护区内的探矿权。四勘院毅然决然,把勘查基地转向阿尔金山、北山、龙首山等地。

2016年初,全局十大杰出青年胡小春带领二分队从祁连山的卡瓦铁矿辗转至阿尔金山东段开始了甘肃省地勘基金项目敖包山晶质石墨矿普查。为了离矿区近一点便于开展工作,驻地选择在了敖包山沟口。沟口也是风口,六七月是敖包山的大风季,分队人员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生活在漫天的风沙和黄尘里。

矿区刚开始施工钻探工程,连续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钻孔见矿情况一波三折。前期勘查过程中矿区地表矿体产状与物探反映的结论不符。时任总工丁书宏组织院技术专家与项目分队仔细研究,再三斟酌,最后确定了第一排钻孔孔位。不出所料,第一排钻接连见到了厚大的晶质石墨矿体,其单孔最大见矿厚度达到100多米,且极为稳定。就在大家春风得意地按照设计施工第二排钻孔时,却迟迟不见矿。眼看钻进深度接近设计孔深,岩心还是没有带来任何见矿信息。分队长胡小春焦急万分,他仔细研究物探资料和钻孔岩心,发现在本应见矿的部位岩心轴夹角逐渐变小,越向下岩心还有顺层趋势。不妙!分队连续召开三次紧急会议,实地反复查看,共同讨论,认为该矿体在深部发生了倒转。胡小春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布孔。

一番及时的止损行动后,再施工的几个钻孔相继见矿,达到了预期目的,年底矿区资源量初步估算已突破120万吨。2017年、2018年这一项目相继被省地勘基金中心批准续作。成果连年喜人,晶质石墨矿物资源量由120万吨增至300万吨,再由300万吨增至500万吨以上,一举成为甘肃省第一大晶质石墨矿床。

岂止二分队,在河西苍茫的群山中,洒落着四勘院十几个分队的地质队员呢!

沟壑纵横的龙首山,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无数地质人在大黑沟一带洒下了汗水留下了脚印。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间,2017年四勘院三分队实施尖山—平口峡矿调项目中发现了绿草泉沟磷矿。

2018年绿草泉沟磷矿普查被列为省地勘基金竞争性谈判项目之一。四勘院经过充分准备,在激烈的角逐中,中标了绿草泉沟磷矿普查等6个项目。顺风顺水,绿草泉沟磷矿普查自然由三分队承担。

八月的龙首山,天气变化多端,三分队的地质员们风餐露宿,一路高歌。山谷中不时传来叮叮当当地质锤敲击岩石的声音,到处穿行着地质员们忙碌的身影。

但在前期工作中又遇到了技术难题,因为矿区构造极其复杂,地形切割深,给钻探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钻孔在哪里布设?钻孔方位、倾角多少合适?院总工办主任许文进、副主任刘百成等多位技术主管及早到矿区对项目进行指导。钻探工程开始后,地调所副所长陈晔在矿区一蹲就是二十多天,每天上山和分队的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观测,实地勾绘,摸清了矿化富集规律和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终于解决了后期钻探施工难题,及时调整了钻探方案,取得很好的找矿效果。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绿草泉沟磷矿普查工作进行野外验收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有技术人员欣慰地说,被上级认可是件很幸福的事,表明我们的辛苦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