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插上岗嘎 插上冷布岗日

红旗插上岗嘎 插上冷布岗日

9辆统一编号的越野车在一片挥手中缓缓驶出院门,驶出市区,一路西去。车上,几乎没有人说话,父母妻儿的表情还在眼前晃动,这看似寻常的离别,却在每个人心里掀起波浪。

大家非常清楚,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地质工作越来越艰难。甘肃省地矿局审时度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向省外国外拓展市场。三勘院发挥区调专业传统优势,凭借20多年前,在西藏开展过1∶20万的区调经验,一举中标了中国地调局的三个青藏项目。院里决定组建三支青年突击队,既给年轻人压担子,又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这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清楚,前路漫漫,唯有卸下包袱,放下儿女私情,全身心投入,才无愧于地质,无愧于青春。

登上冈底斯山的青年突击队

兰州、都兰、格尔木、拉萨,两支队伍沿着青藏铁路沿线向拉萨挺进。海拔节节攀高,奇景不断变换。穿越可可西里、五道梁,翻越唐古拉山口、沱沱河、羊八井,经历炎炎烈日、雷鸣闪电、暴风骤雨和杏子大的冰雹袭击,见识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年轻的突击队员时而惊喜开怀,时而默默无语,时而昏昏欲睡,各人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十余天后,岗嘎项目组艰难到达工区阿里地区的岗嘎。这里为藏北南羌塘高原湖盆区高山河谷地段,平均海拔4811米,最高5909米,相对高差1600米。此时大地刚刚解冻,10月便大雪封山,工作时间只有短短3个月。虽然长途跋涉,出现头疼胸闷反应,但队员们赶紧动手搭帐篷、垒锅灶,傍晚时分,驻地升起了炊烟,在雪域耀眼的晚霞里,五星红旗和地质旗插上了岗嘎。

从此,蓝天、白云和卡其色的草地间,多了一抹艳丽的红色。

仿佛此景被复制,冷布岗日项目组与岗嘎项目组在拉萨分别后,经过两天跋涉,到达距拉萨830千米的冷布岗日脚下一个叫尕琼的牧民点,把同样两面鲜红的旗子插上冷布岗日的雪山。

冷布岗日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和萨嘎县交界处,海拔7095米。冈底斯山,藏语的意思为“众山之主”,其主峰的风姿便可想象了。与其叫它山峰,不如叫冰峰,晶莹剔透,亮如明镜。从南边仲巴县的草原看,状如金字塔,魅力无穷。可这里气候干燥寒冷,氧气稀薄,只感寒温有别,不觉四季之分。地质人员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他们的名字叫“青年突击队”。

12名突击队员以冷布岗日为中心,在方圆173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展开了4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其中有1幅的面积全在雪线以上。他们采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全面实现了野外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和再现的全程数字化,丰富了地质成果的表达方式。地质填图利用数字填图系统将1∶5万数字化地形图、遥感影像图、遥感异常图进行坐标配准叠加后拷入掌上电脑作为野外手图,配合蓝牙GPS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和定点。

马涛说:“我为我的团队骄傲和自豪。尽管环境恶劣,我们每天都要徒步15公里以上,雨浇风打、电闪雷鸣,已经不惊险了,馒头、榨菜是主打午餐,陷车、拉车是家常便饭,但没有一个人发怨言吊脸子,喊苦叫累,始终保持着对野外地质现象等强烈的发现和探索欲,保证了我们的工作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果。”

这成果是:发现金矿化点2处、铜矿化点1处、石英脉型矿化点1处;通过地质填图发现了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尼顿岗拉硫铁矿点、莫萨俄铜钼矿化点、革莫杰勒铁矿化点、绒舍磁铁矿点。

时间在羌塘盆地呼呼地穿梭着,岗嘎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风中欢呼着。“我们每天出工、收工都是从两面旗子下经过,那哗啦啦的声音,出工时像叮咛,收工时像掌声,很给力。”1985年出生的岗嘎突击队队长、项目负责张志平,皮肤白净,看似斯文,一开腔却是地质人的特色:不屈、果断、无畏。他说:“我和我的队友是带着一种荣幸带着自豪登上青藏高原的。当我从王承军院长手中接过队旗的那一刻起,当我看到我院领导、前辈、同事们目光时,就暗下决心,立创三点:第一,工作上有所突破,给成都地调中心交一份满意成果;第二,在西藏创下地质队的好名声;第三,工作之余,尽力帮助当地牧民,为增进汉藏友谊做出贡献。”

“你们做到了吗?”

“做到了!”

先说成果。在西藏改则县物玛乡一带,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设计3年的野外工作量:完成地质填图1683平方千米,水系沉积物测量420平方千米,各类地质剖面230千米,地质路线长度达2850千米,采集各类样品6000余件,检查矿点、异常十余处,共计发现矿化带3条,各类矿点50余处。在工区内首次发现了元古界老变质岩系,在前人1∶25万区调的基础上,对比划分和新发现了多个地层单位,使工作区地质、矿产整体上升到一个新台阶。2012年年底,他们所编写的总体设计被成都地调所评为优秀级。

再说名声。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技术和作风得到成都地调中心和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及物玛乡各级政府和国土局的高度认可和表扬,记住了甘肃三勘院。

最后,他们积极援助当地小学、帮扶困难群众,收队走时,所有队员把被褥、衣物、炊具、文具、桌椅及部分书籍等生活用品、物资整体捐赠给物玛乡小学,并且每人再捐出200元捐给学校,践行了汉藏一家亲的精神理念,给藏族同胞留下了深刻印象,实现了“带走一些,留下一些”的心愿。

采访这些80后,记者感到有些恍惚,他们的思想见解、他们的理想抱负,深刻、远大得宛如历经岁月、参悟人生的老队员啊,可他们的面孔偏偏这般光彩鲜嫩!他们不仅把五星红旗和地质旗插上了岗嘎和冷布岗日的雪山,更插在比雪山还高的藏族群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