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远行的地质人
2006年,核电建设的热潮,席卷我泱泱华夏。
在佛山地质局新建办公大楼内,刚刚从韩江参加核电选址项目终审会返回的黄宇辉局长激动地说:“目前广东核电建设掀起第二次热潮,正在建设的核岛有6个,拟建的有8个。今年上半年,我们已在韩江、北江、西江等三江流域选址10个。”
与二十多年前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进行核电选址比较,黄局长感慨万端。那时,老百姓对核电望而生畏,听到当地要建核电站就像要在自家门口安放定时炸弹一样紧张和反感,地质队在那些村子里无法立脚,硬是被他们“赶”出了村。而今年,梅州市市长设宴为他们庆功,揭阳市五大班子领导与他们座谈,惠来县的分管副县长陪着他们出野外,就连当地的村民,也是热情接待。可见核电能源的开发,不仅给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也同样造福百姓。当年驱赶地质队员的大坑村,如今已成为深圳最富裕的村落。纵观全国,从政府官员到地方民众,人们对核电由最初的陌生到认识,以至于到今天的向往和大力支持,其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越。
基于这种史无前例的大好环境,地质人的干劲也空前高涨。佛山地质局奉献核电的第三代人、局总工许汉森说:“虽然很忙,压力很大,但我们从老一辈手中接过好传统、好作风、好声誉,一定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今年上半年他们在开展广东三江流域10个核电选址的同时,受福建省有关部门的邀请,从春节前开始到3月份为福建确定了10个预选厂址。这些报告都要在半年内上交。过去要干一年的活,现在3个月或者半年就要完成。辛苦自不必说。许汉森一边谈着一边不停地摸着下巴上的一块伤疤。原来前几天,他正忙于审阅一堆报告,别人递过来一杯开水,他头都没抬端起来就喝,结果给烫伤了。
WTO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中国核电发展也真正融入了世界核电发展的洪流中。
核电被誉为能源之王。截至2005年9月,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41座,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6%。预计到2030年,世界核电站总数将达到1000座,核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核电将成为电力工业的中流砥柱。
但是与世界相比,我们国家核电发展速度实属落后。目前世界上有30个国家和地区有核电厂发电,其中16个国家的核发电量超过各自总发电量的1/4,而我国目前仅占2%。再看看我国的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能源咨询项目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量为34.4亿吨标准煤,按我国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计算,有很大的缺口,因此,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充或替代常规能源的十分重要的措施。
按照这个规划,我们国家在继秦山一二三期、大亚湾、岭澳一期之后,已在江苏田湾建成两座核电站,岭澳二期正在加紧建设,浙江三门核电站发电也进入了倒计时。进入2006年,核电建设更是喜讯频传:福建湖北在选址,江西选址结束,山东海阳开工在即,大连核电进入可研阶段……而从核电收益最早、受益最大的广东来看,已由濒海核电向内河内江核电发展。到2020年国家核电装机容量将占总电力的4%,2050年占到10%。
在上述核电站的选址和建设中,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地勘局以及中国核工业二勘院、南京华兴建筑施工公司的地质人,早已风尘仆仆,穿梭于各地核电选址或建设工地。山川会记载着地质人的年轮,河流将永远诉说着地质人悠远的故事。
他们,永远以开拓者的胆略和气魄,所向披靡,活跃于中国核电建设领域的最前沿。中国核电由东南沿海向内陆省份发展,由海域核电向内河核电发展。地质先行军,任重而道远!
大地为证:地质人是点燃梦想的天之骄子!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