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阿尔金山迷宫——访甘肃省地调院余石山项目组
8月初的阿尔金山地区,水洗过似的天空澄明湛蓝,幽深高远。目尽处,皆是耸立的青峰和缭绕的云雾;声穷时,却闻呼啸的山风与低回的鸟鸣。这里层峦叠嶂,每座山峰、甚至每块岩石无不充满着神秘,恰似造物主给探索者设下的迷宫。多少代地质人,曾仰望阿尔金山而沉思,在青山云深处、在沟谷冰川畔寻觅,这里到底蕴藏着什么宝藏?
然而,直到一年前,甘肃省地调院余石山项目组在此发现了大型铌钽等“三稀”矿产,才终于揭开了阿尔金山神秘的面纱。
难道迷宫似的阿尔金山地区,没有让余石山项目组迷茫过?
在全院项目负责竞聘中脱颖而出的余石山项目负责余君鹏回忆道:2010年5月开始,我们余石山项目组(当时叫103项目组)登上阿尔金山开展“甘肃1∶5万莫坝尔等六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虽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但我们也非常注重找矿。我院自2010年在大桥金矿举办地质找矿现场会以来,已把地质找矿提到绝对的高度,把全院技术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地质找矿上来。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的必然、使命的必然。我们余石山项目组通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在2400平方千米的区调范围内优选了不到3平方千米的铜、铁、锌、金等传统矿种找矿靶区,却一直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一度陷入迷惘。
平心而论,阿尔金山地区地质人已经探索了几十年,就余石山项目组而言,也在这一带工作近三年,为什么苦苦追寻的铜、锌、金矿点没有取得突破,却发现了新颖而震撼的“三稀”?
余君鹏脱口而出:“思路一变天地宽。”新思路是什么?“走前人没走的路,想今人没想的事,找别人没找的矿。”余石山项目的技术负责赵建国,副项目负责董国强、褚广博,地质组长徐磊、王进才、吴义布、崔灿等,对新思路倒背如流。
原来,这片土地上,地质人几十年的探索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寻找铜、铁、金、钨等传统矿种。岂知造物主的创造偏偏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二维平面上。当他们逆向思维,超常谋划时,一次蓦然回首,大型铌钽稀有金属矿露出了璀璨的面孔,向世人展示出稀世雄姿。
项目组成员清楚记得,2011年6月,薛斌义院长跟随局领导到四勘院的化石沟铜矿调研。其间,他抽出两个小时来到相距不远的余石山项目,盘腿坐在帐篷里认真听取项目汇报。余君鹏汇报得详细扎实,薛斌义听得滴水不漏。一听,似乎听出了端倪,总结讲话时他启发大家:“要转变思路谋大事,我院在北山地区突击找矿中转变找矿思路,发现了大型铷等稀有金属矿床,为什么不能把北山的成功经验借鉴到南山来?这一带的找矿工作一定要重视‘三稀’,很可能会有大突破。”一语惊醒梦中人。当晚,项目组认认真真重新分析手头资料,把重点放在寻找“三稀”上。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手段重新研究了已收集的一手数据,结果显示在余石山一带存在着大量的高值铌钽等稀有元素异常。他们翻开工业手册,一人念数据一人对比,一对比,不得了,相当多的样品达到了工业品位。照此数值,这里找到一定规模的铌钽稀有金属矿希望很大。这一消息,令项目组惊喜难耐,一夜无眠。有心给院长打电话,又恐过于冒失。第二天,天空下着毛毛雨,项目组全体人员一早冒雨上山,按着当初的工作记录,几经周折终于发现了目标地质体,并立即采样派专人送检。化验结果令人振奋。为了稳妥起见,他们特邀正在新疆开会的地调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李通国,矿产部主任赵彦庆等专家返回时绕道来一下项目组。李通国、赵彦庆现场分析和采样化验结果吻合,一座铌钽矿终于浮出了“水面”。欣闻喜讯,地调院院长薛斌义再次攀越阿尔金山,指着无名群山中的这一座,取余君鹏的姓,命名其为“余石山”。
攀登阿尔金山不易,攀登接近阿尔金山主峰西侧的海拔4600米的余石山更不易。旅游惯用语“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记者一路听着项目人员的介绍,兴奋着他们的兴奋,但峰高山陡、怪石嶙峋,随时得盯着脚下。“哗啦哗啦”踩着乱石,项目组的同志像走平川。他们说,工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原地带,地质测量、采集样品、山地工程都是很消耗体力的。工区南北两山间的一条深沟,他们几十进几十出,不知走了多少遍。每天吃完早餐,就抓紧进山,中午充饥只能是馒头、榨菜。晚上,回到驻地大家还要整理资料,填写工作日志,总结交流,一天不落。
青灰色的山垭间,一幅鲜红的豪迈的标语耀眼夺目:永做一流工作,争创一流成果。不禁让人联想,谁有如此志向?当是争做一流的人!
身处无人区,危险时有发生。今年6月4日,项目组收到了阿克塞县矿管局负责人发来的蓝色暴雨雪预警,队员们迅速撤离帐篷,暴雨雪过后回到工区,却发现帐篷都被暴雪压塌了,他们心有余悸,庆幸撤离及时,避免了一场雪难。还有一次,余君鹏和董国强、徐磊三人进山踏勘,走时天空晴朗,山涧中只有潺潺的小溪,可是未曾想到,正是因为晴朗,山顶的冰川开始融化,傍晚返回时,本来一步之宽的小溪已变成了湍急的洪流。眼看水势越来越大,知道再等下去水流会更大,信号又不通,他们将面对被困在大山深处的危险。商议后三人决定把测绳绾结成保险索,固定在沟谷一侧的巨石上,然后穿着鞋裤手挽手一起过河,最终平安淌过洪流。
如此,他们辛苦并快乐着,迷茫并期待着,失望而后又调整思路重新燃起希望。今年年初,余石山稀有金属矿获准为甘肃省地勘基金项目,截至6月底他们将找矿区域扩大到106平方千米,估算资源量接近大型。在阿尔金山这个迷宫,余石山项目组的同志们还要不断地探寻下去。这,正是地质工作的魅力所在。
(此文与梁爽合写)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