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桥——甘肃省地调院西和县大桥金矿详查记
2007年5月局院领导赴大桥金矿调研、检查矿石类型
西和县大桥,是甘肃陇南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山清水秀,却属国家级贫困县。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守着奔流不息的西汉水繁衍生息,封闭而贫穷。然而,2005年春天,甘肃省地调院一个异常查证组的到来,打开了大桥通向外界的窗户。自此,一拨儿一拨儿的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来到大桥。随着大桥大型金矿的建设,大桥的名字将载入甘肃地质史册。大桥,亦将成为一座走向繁荣、通向世界的“金桥”。
2004年,甘肃省地调院决定在全省找矿有望地区展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他们首选在西秦岭地区展开工作。通过1∶5万化探扫面,圈出了多处综合异常,通过大量综合研究与分析,当年选定在西和县大坪、大桥、礼县楼房沟三处展开查证工作。由此拉开了西和大桥找矿发现的序幕。
2005年,院领导研究决定组建305项目组,项目负责由37岁的工程师尤关进担任。当时技术人员奇缺,项目组包括尤关进在内只有两位技术人员。尤关进聘请了两位年过六旬的老地质工程师协助进行室内工作。8月份开始,尤关进带人对大桥靶区先后两次进行踏勘,没有发现任何矿化露头,时隔两月项目组再次对异常进行踏勘,还是没有结果。郁闷中,项目组只好将查证情况向院矿产资源评价部做了详细汇报,其时的主任李通国再三分析说,这么好的异常怎么会没有矿?再去!院长薛斌义大力支持采用灵活但规范的方法进行系统查证。
尤关进再次走向野外时,脑海里一直盘旋着这两句话。这次他采用了打破常规、灵活适用的工作手段,在1∶5万化探异常区直接沿沟系布置了5条土壤剖面和5条探槽,并对揭露出的破碎带进行了刻槽取样,特别是对其“围岩”按一定间距采集捡块样。年底化验结果不过也仅在槽子边上的样品见到异常。这可能吗?大片出露的硅质岩中会有金矿?尤关进陷入了深度迷惘。
2006年春节,他过得索然寡味,心思全不在“年”上,无论打开还是合上笔记本,脑子里想的全是大桥。年刚过,他在家坐不住了,悄悄雇了一个工程师一起去了大桥野外工区。陇南山地,春寒料峭,积雪没脚,空旷宁静。尤关进边走边敲,边看边想,再次沿年前取样的槽子边重新取了十几个样,回到兰州重新化验,10天后化验结果显示,有三件“围岩”捡块样金含量达到了边界品位。
尤关进立即向当时的矿产部主任李通国和院长薛斌义做了详细汇报。李通国同志认为:矿上没有含量,围岩有含量,这说明我们原来认为是“围岩”的就是矿,我们认为是“矿”的才是围岩。院当即决定:立即上去,重新大量采样,评价这个“围岩”含金的可靠性。尤关进同志按照院里安排,立即返回大桥,对“围岩”重新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当时认为是“矿”的地段并不含金,而认为是“围岩”的硅质角砾岩却确实含金,这个首次看到的陌生的新面孔正是我们要找的异常源,就是我们梦寐以求要找的金矿!
10月,院长薛斌义、总工叶得金、矿产部主任李通国,带领院矿产专家到现场实地进行调研,初步认为,第一,这个矿可能是层控型的;第二,规模有可能达到大型。应下大决心展开工作。总工程师叶得金立即对下步工作做了详细部署。11月,尤关进带着专家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寻找关键的地质点进行观察研究,通过1∶2000地质填图,发现各个孤立矿体沿等高线方向呈“S”型沿层分布。得出结论:矿体是受层位控制。基于这样的认识,2007年在西和县大桥金矿北矿段又圈出了6条金矿体。消息一出,305项目组的人笑了,同事们笑了,院领导笑了,全院职工兴奋了起来。——这片沉睡了亿万年土地中的宝藏被发现了,唤醒了。
“再去,不言放弃。”“转变思路,灵活调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何等重要的一个决定,否则西和大桥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很有可能与他们擦肩而过。
中国地调局、资源评价部对新矿种、新类型历来非常重视。对本地区的找矿发现非常关注,2008—2010年遵照公益先行的工作思路,进行前期风险投入,从此拉开了大桥金矿扩大找矿的大幕。
同时,为了加快评价进度,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甘肃省地矿局果断引进了信誉良好、实力雄厚又立志从事矿业开发的刚泰集团开始合作勘查。
2008年大桥金矿转入详查,矿区进入大规模勘查投入阶段。每年组织15—20台钻机展开施工,最多的2010年达到25台。来自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山东、青海等的钻探队伍,云集大桥矿区进行会战。矿区工作人员达到300多人。白天的矿区,坑道施工队、槽探施工队、钻机搬家队、三轮拖拉机运输队、上上下下的人们比大桥赶集还热闹!夏夜,你若不是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还误认为撒落在高山上的钻塔灯光是点缀在夜空中的星星哩。
钻探编录技术人员每人负责编录3台钻机的岩心,白天得从海拔1030米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路爬到海拔1700米处的机台编录,晚上还得把资料输入电脑,应用数字矿产编录系统编录钻孔。项目组实现从纸介质编录到电子介质编录的转变,应用MapGis和Section软件系统进行综合整理编图,实现了无纸化状态编写大桥金矿详查报告。
大桥金矿从发现到详查、勘探历经5年,施工钻孔255个,完成钻探5万余米,硐探1171米,槽探12172立方米。基本查明了大桥金矿床的规模和赋矿层位。矿区共圈出金矿体36条。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体赋存于硅质角砾岩中,严格受硅质角砾岩控制,沿走向和倾向具膨大缩小、分枝复合现象。主要形态呈层状、透镜状,少数呈分枝状。
目前认为,该矿成因类型属热水沉积改造型金矿床,推断成矿时代应为印支末期—燕山期。目前探明金资源储量67吨,伴生银资源储量145吨,为一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矿床受层位控制,找矿前景巨大,具备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西秦岭地区发现的这种新类型金矿床,对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4月,大桥金矿的选厂已开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企业正在西汉水畔崛起。企业的八字方针是:做实,做深,做精,做强。到2012年上半年,矿区开采主运输平硐全线贯通,斜坡道和各阶段开拓平硐正在掘进中,预期下半年可建成投产。大桥金矿已成为西和县科学发展示范点,脱贫致富的支点。
大桥金矿是甘肃地质人为陇南架起的一座走向繁荣的“金桥”,也是甘肃地质人为造福陇原桑梓、助推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栽植的“摇钱树”,是甘肃地质人镶嵌于西汉水旁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