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截车

半路截车

唐书浪带领村委一班人最新做成的事,就是落实两路口村土地整村整治规划。

这是不是又与唐书浪明亮的眼神有关?

两年前,遵义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院带着“边远贫困地区如何开展土地整治”的研究课题来到湄潭县。经与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治中心认真筛选,实地踏勘,最后确定把项目点放在复兴镇两路口村。研究制订两路口村土地整村整治规划,通过整村整治示范项目的建设,为黔北农村土地整村整治工作积累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朝夕与县、镇、村干部打交道,课题组觉得县领导重视、国土资源局与镇政府支持、村委和村民特别欢迎,特别是支书唐书浪清澈明亮的眼神,饱含真情、充满渴望,大受感染和感动。便向省国资源厅汇报,两路口村村民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求变求富意志坚决,态度端正。这,引起了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董晓峰的重视。

若能申请为省级土地整村整治项目,那就支持力度更大了。县镇村动了这个意念。

2012年5月,听说董晓峰到左邻的凤岗县检查项目,必须经过湄潭永兴镇,县国土资源局商量实施半路“拦截”,请董总到两路口看一看。

魏晓强局长几人早早等候在永兴镇,“截住”董总后,一再客气地说“只耽误您半个钟头”。见董总叫司机掉头,几人跳上自己的车快速开到前面带路。

唐书浪的激动,无须赘言,大家可以想象,他的眉眼都在欢笑,亮汪汪的眼神也在说话,言辞恳切,真诚无比。董晓峰是见过场面的人,可谓阅人无数,但唐书浪这样眼神的不多。特别是听说,规划开始后,村委不等不靠,发动村民先行动起来,农户自己预备石料,村委会给帮扶水泥、沙子,开始了村道硬化和整治。她觉得这样的村子不支持,支持谁?这里的农民不扶持,扶持谁?

原说的“只耽误半个钟头”,董总一看竟是三个小时。村容村貌、稻鱼共田、规划范围……她当场拍板:调整规划,扩大做大,以两路口为核心,打造湄江河流域观光农业生态园。

她对8个拟建设村民点,怎么规划、建什么样,布设哪些设施,一一做了指导。

送走董晓峰一行,县镇村有关领导马上在两路口村开会,调整思路,扩大规模,做大两路口村土地整村整治项目。

新一轮的《规划》调整修改完善工作又开始了。

新一轮的民意征集调查又开始了。

《规划》的总体定位是“发展生态种养农业,建设观光休闲村庄”,体现“生态、休闲”的特点,实现“种养兴农、生态宜人、观光休闲、农民受益”的目的。规划的总体设计是,山上种树,坡上种茶,缓坡地种药材,田里种粮。总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以民为本、有序推进。规划确定了“三大产业,五大基地”。三大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休闲业,五大基地是稻鱼共生系统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观光经济作物基地、乡村旅游基地。

内容一共涉及基本情况,整村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公用设施、绿地建设规划,农居点建设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共十三章。

《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后将取得“五大示范”功效:努力建设成为全省土地整治、万亩良田建设增收示范工程,努力建设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努力建设成为土地节约集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示范工程,努力建设成为基层民主管理、农村民主法制推进示范工程,努力建设成为贵州贫困山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工程。

为了这一项目,董晓峰一年三次来到两路口村调研、指导。

2013年7月30日,全省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会在湄潭县召开。

会前三天,我接到采访过的主管副县长向辉先生的短信:

欢迎您来“文明中国茶城”湄潭参加全省百万亩土地整治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我们在县城每个进城口均设置有接待服务点,为您提供服务。

我猜这是一条群发短信。离开湄潭才半个月,向副县长应该估计到我去不了,但他不忘向我通报这条信息,全省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会能在湄潭县召开,可见省国土资源厅对湄潭土地整治的重视和认可。

我回信向湄潭表示祝贺。随后,我了解到,会议规模达300余人,副省长慕德贵出席并讲了话,他寄语各地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把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移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土地整治新路子来。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总结了贵州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主要取得七个方面成效。

湄潭县和织金县分别在会上发了言。

湄潭县县长杨游明汇报项目实施中创新的“四大统筹”法,即组织统筹、规划统筹、资金统筹、实施统筹。

当下,虽然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资金还未划拨下来,但县财政按照“资金来源不变,使用用途不变,整合集中投入”原则,已整合了其他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到了项目区基础设施或产业建设。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群众已自筹1990万元,社会投入近4000万元。

村里高科技纳米磁性非晶材料厂正在规划建设中。黔北民居风格的集中安置点正在建设中。白墙灰瓦,飞檐翘角,楼阁交错。一家一院,楼上楼下,不是别墅,胜似别墅。

场面虽然不轰轰烈烈,队伍虽然不声势浩大,但从老少们的精神面貌和村里的气场感觉,这里正暗流涌动,迎接一场村容村貌、传统生活的大变革。

建徽派住宅不是两路口村的首创,而是湄潭县为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统一的规划。

原来,这几年为了改变人居环境,建设秀美乡村,让农民过健康幸福的生活,县上动员全体工匠行动起来,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县上对全县村管所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又推选出200余名工匠进行了前后4轮技能培训,开展黔北民居建设“十佳建筑工匠”和“十佳黔北民居”评选活动,激发了工匠的创建热情,打造建筑精品,加快建房速度,提高建房质量,各路“鲁班”大显身手。县上也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学习参观,取经借技。

黔北民居的特色是“小青瓦、雕花窗、坡屋顶、穿斗枋、转角楼、三合院、红柱子、白灰墙”,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单户式、联户式、街道式的黔北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俨然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有那么一刹那,眼前景色与我记忆中厦门鼓浪屿的风景重叠,再分辨后,觉得这里更接地气,更接人气。你看,街道宽阔,两侧徽派黔北民居建筑典雅气派,篮球场、排球场、图书城、电影院,要啥有啥。邻里互爱,婆媳相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是最美新农村是什么?

是夜,往常热闹的广场静了,何以如此?

原来,村里一老人过世了,街坊们也在节哀中,自然没人高歌狂舞。村里的志愿者们都上门帮忙去了。志愿者组织由一两个志愿者发起,现在已发展到56人,为孤寡老人送柴送炭,为留守儿童送学送医,为街坊邻居搭手建房是他们“分内”之事。

悲街坊之悲,愁邻居之愁,解他人之困。两路口村民,显示出农民最为纯朴最为真诚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