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筹划 手段创新升级
“看得出来吗?这里我们采过样。”有树、有落叶、有刚钻出地皮的小草,与左右无两样。“甘肃省徽县天子坪金矿普查”项目负责、80后技术人员杨玉平指着此处彼处说∶“我们挖掘采样坑尽量选择植被稀疏的地方挖,用红布条做标记,采样结束后及时回填和种草种树。这小草就是我们撒了草籽新长出来的。”
记者采访发现,注重勘查手段的创新和升级,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一勘院副总工程师、地勘所所长陈彦文如数家珍地介绍:为了做到绿色勘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部选用最先进工作手段、仪器装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院里购买了一部航磁测量飞机,培训了两名驾驶人员,低空航测了800平方公里,缩短了时间减少了费用提高了质量,更重要的是对环境和植被纹丝未扰;再比如,为避免笨重老式钻机钻探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破坏,新购置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加拿大产HC-600型便携式全液压钻机,体积小巧,拆卸方便,可人工搬运,无需修路,工作机台占地面积小,岩心采取率高,钻进速度快,工作时噪音极低,对周围环境和野生动物干扰很小,且可以“一基多孔”减少搬迁,保护生态,提高效率。
槽探,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开挖槽子勘探。天子坪金矿普查项目创新手段,尽量以浅钻代替槽探。对必须布置槽探工程的,地质人员先对矿体详细追索,大致圈定部位后,根据现场具体地形,选择最佳槽探位置,并将原貌拍照记录,留作施工后恢复参照。施工中用钢网围墙,对挖出的废土、废石用编织袋装起,码放成防护墙,后续用于回填坑道使用。为了减少码放废土、废石占用林地,他们选用了分段施工,边施工边回填。甚至采用分段打硐的办法,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地面的揭露,而且产生了良好的见矿效果。待完成编录、采样、验收后依据照片模样及时予以回填,并种草种树恢复植被。
满山林草茂盛,15个钻孔分别在沟道口、山梁上、山顶上施工的,难以想象人和机器是如何上上下下的。杨玉平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一指:“喏,我们就是从这山水冲出的沟渠上下山的。”那沟渠或狭窄或陡峭,烂烂磕磕、乱石枯枝堆砌,联想起从春到冬,地质人肩扛人抬,把钻机、钻杆、泥浆循环箱、废油收集桶等抬下背上,记者突然眼窝一热,感慨上心:偌大的天子坪山,地质人不忍踏出一条路,而冒着山石松动的危险走这山水冲出的沟渠。绿色勘查,他们是以生命担保的!
我们站在3号钻孔位置,杨玉平自豪地说,这个孔打了400多米深,越打越兴奋,见矿三层,厚度都在1—3米厚,品位达2.1—3.5克/吨。说话间,年轻的技术负责薛金牛蹲下身子用手拂了拂井口盖上的土,“ZK0-3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两行红字清晰地露了出来。那一刻,在场的一勘院副总工程师马佩文,地勘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许建军,以及项目部几个年轻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