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太子参

蓬勃太子参

深翻的热土里,倾注着国土人智慧的思考和辛勤的汗水。高效有序的土地开发整治,正在催生特色产业异军突起,改写着万千农户的生存状态。昔日原始荒寂的山野,焕发出蓬勃青春气息。我说黄平人在土地上有种金种银的决心,虽然夸张了点,但确有所指。你看,近几年,当地悄然掀起了种植太子参热潮,一改过去传统的耕作方式。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兼药用和营养之功效,据明代药学专著《本草从新》载,其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提高免疫力之功效。与人参齐名,是我国珍贵的“三参”补品之一。在全民注重健身养生的21世纪,堪称“小黄金”。1公斤太子参高时能卖到300元,最低也能卖到100多元,是能迅速致富的药材。太子参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喜肥沃疏松、排水性好、富含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平均亩产100公斤,以市场平均每公斤130元计算,亩收益也有1.3万元,与种粮天壤之别。因此,短短几年,异军突起,到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4.32万亩,种植农户近万户,家家收入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户、50万元户、30万元户不断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现良好成效。一碗水乡是种植中药材典型乡,全乡3000余农户有2600多户种植中药材。目前,县里已在一碗水乡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3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中药材太子参产业4万余亩。

如此好的种植势头理应保护好保持好。太子参适宜肥沃疏松、排水透气的山地,县上的“土地佬”们瞄向荒山荒坡,始终没忘“向山要地”,实施集体林场、农场的土地整治。

在原黄平县滑石板林场,今年春天刚整治后的新土里种上了第一茬太子参,参苗只有一指多高,为了让我增长见识,国土局的同志挖了细弱的一株,根部竟然挂着六七个参果。“土地整治后的新土里,州县鼓励干部带头承包种植,以‘干部+农户’的方式发展太子参等产业,干部出资金出信息,农户出土地出劳力,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带动农民致富。我都种植了30亩。”国土局副局长罗志平说。

新州镇白塘村农民老秦说:“我家5年前种了一亩太子参,纯收入5000元,以后逐年增多,去年用土地开发的25亩新土种参,毛收入58万元。纯收入达32万元,感谢政府搞土地开发给我家带来了实惠,让我成了小康人家……”他请求县国土资源局干部说:“我家还有100亩荒山,想请你们帮忙开发出来,可不可以?”得到指点后,老秦满意地离去。

土地开发的纵深推进,加速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特色农业的发展,给黄平乡村带来的不仅是脱贫致富这个具象的成效,更有着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解决“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在新州镇东坡村的石灰窑大山上,东坡村农村妇女杨茂桃在中午将其采掘的12斤太子参过了秤,当即领得36元工钱,杨茂桃说,她一家五口,夫妇俩在广东打工多年,两个女儿上完初中也外出打工,家中留下正上初一的儿子和外婆,外婆管不了,儿子成绩一直不好。今年两口子决定回家乡到太子参基地打工,一天可挣200多元,比在广东还多,又能照顾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