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感动

绽放感动

采访中,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一串串动听的故事,擦亮记者的思路。

年轻的技术员谢琛琦的妻子生孩子后一直在广西桂林的娘家休养。大半年没见面,谢工就每天和妻子通一次电话,听听女儿的哭声或咿呀咿呀的说话声,解解相思之苦。可是6月以来,他投身紧张的地灾排查中,要么没时间,要么没信号,变得隔几天才打一次电话。那一阵,谢工一连在麦积区的伯阳镇、麦积镇、甘泉镇排查了三天,其中伯阳镇石门村杨家山组共有46户,223人口,紧临滑坡体,情况危急,预报当晚又有雨,在他的好劝好说下,46户才全部撤离转入安全地带。

7月27日,妻子和女儿要从桂林回天水,之前,他在电话里答应,到咸阳机场去接她们。孰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天,他接受任务要去清水开展地灾排查。无奈只能托朋友去接,直到4天后清水县排查工作结束,谢工才回到天水见到宝贝母女。

28日那天,雨后天晴的太阳格外热烈,正在清水县排查的刘锋、谢琛琦、邓育博,一天就晒得脱了一层皮。男同志脱皮倒罢了,最让负责人刘锋过意不去的是20多岁的女技术员邓育博一个人带了一个组,早早出去,晚晚归来,脸晒得黑紫,却一句怨言也没有。刘锋眼看着,心动恻隐。

30日深夜11点他们结束清水排查回到天水。刘锋无不心疼地叮嘱几位年轻同事,明早就睡个懒觉吧。谁知,回家的路上他就接到院长卞伟强的电话。第二天早晨7点,大伙又整齐地等在市国土局秦州分局门口统一出发。自此,一勘院在秦州区的排查队伍扩大到14组,做到只要有人的地方,不漏一处。

高强度的排查中,会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刘锋更是如此。他是灾防院副院长兼经营办主任。一勘院今年给灾防院下达1.3亿元生产任务,灾防院给经营办核定7500万元。而7—8月两月中,经营办没有签订一个市场项目,已施工的项目也都停了下来,损失之大,年内难以弥补。但是,刘锋的脸上没有一丝焦虑,嘴里没有一句抱怨。

暴雨后,灾防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冯子明去娘娘坝镇金池村魏家沟自然村排查。魏家沟村坐落在一个沟坡上,冯子明发现房子变形严重,地里弧形拉张110米,距离村民家只有30米远,情况甚是危急。他召集镇、村干部开会,指出变形如此严重,随时都有滑下来的可能,全村必须紧急撤离,留下三四人在远处观察。

天哪!两天后,魏家沟真的滑坡了,山体自上而下,把高处的房子推倒,再压向低处的,拥挤重叠,悲惨不堪。村民们听后个个后心发冷,双手合十感谢地质专家救了他们。

这样成功预警预报的例子何止这一个地方。

而黑沟村的情况更让他牵挂难放。那是“7·25”大暴雨后,随着一勘院大面积大部队的排查开始,冯子明在26日这一天竟然跑了大门、齐寿、平白、华歧、望川等25个灾害点。这里紧临娘娘坝,村子被三条泥石流沟包围着,雨势大,灾情严重。村里多数人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和孤寡老人。经冯子明劝撤后,多数人开始撤,可几位老人怎么劝也不走,说他们就在这里等死,无奈冯子明还有任务,走时连背带拉带出了4名妇女儿童。之后小伙子急得说,要不是还有很多个点等着去排查,我非得把他们一个一个背出来!

这次暴雨中的地质灾害抢险排查,是参加工作刚刚三年的冯子明人生经历中最为严峻的一次,使他对所从事的地质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小伙子一口气用了三个“太”字句说出感悟:“太有意义了,太有价值了,太喜欢这个工作了。”

灾防院主管工程施工管理的副院长杜红喜,坐在我面前,牙齿闪亮地白,皮肤却黝黑。我没弄清,是牙白显得脸黑,还是脸黑衬得牙白。他的故事正是从刷牙开始。

8月2日,天水地区集中应急排查结束。灾防院的同志们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日没有吃饭点的局面宣告结束。接下来的两天正好是双休日,杜红喜心想可要好好休息两天,年届不惑,深感力不从心了。周六那天,他一觉醒来已到十点。正刷牙时,张家峰来电话了。啥事?张家峰故意放慢语速说,厅里又来紧急任务,陇南文县又发生暴雨灾害,要我们再派几个人,去文县排查。人手紧张,只有再劳杜院长出马了。说话听音,锣鼓听声。听出家峰的音韵,他毫无犹豫,答应“好”。中午12点,老杜带领王岩、王积才等5人出发了,晚9点到达文县,汇合到省国土资源系统应急抢险排查队伍中。

领受任务后,次日他们赶往碧口镇,分两组进入中庙、范坝两个乡。

碧口地处白龙江流域,山高坡陡石头多,排查更为险恶。他和弟兄们有一个约定,每天下午6点要互相联络,晚8点要彼此报平安。

王岩、王积才为一个组,负责排查中庙乡。去最远一个点的那天,当天回不来了,他们就住在老乡家。第二天边干边往出走。下午6点,杜红喜却打不通他们的电话,从6点一直打到8点,可把他急坏了。等终于打通电话时,说还有五公里,两天来去硬是走了70公里,且是一会儿爬坡一会儿穿沟的山路,累得腿脚已不听使唤。次日,再爬比高楼山还高的刘家坪乡的一个点时,王岩终于累得撑不住,摔倒了,伤势不轻,回来后原本打算住院检查的他得知西和县5个地灾应急施工图设计急需完成时,为减轻同事负担,毅然挑起重担,再领使命……

可以想象得出,作为负责人,杜红喜既劳身,又操心,可以说身心交瘁,所以我终究没好意思问牙白脸黑的事。

郭文忠从5月下旬进入汛期地灾排查起,再也没有停止过跑野外。孩子十岁大,6月份家里发生了点事,一直想请假,但一直没请。当“7·25”集中排查结束后,准备请假时,秦州区又来求援电话。没办法,不知情的张家峰又安排让郭文忠去,他当时愣了愣,马上又答应“好”。没有抱怨半句地把这项任务完成之后,才请了一天半假回了趟家。当张家峰后来听说他家里的事后,深深地为这个年轻人感动。

刘乃强平时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内向、腼腆。一次去排查,无路可走,他竟敢从高速路的栏杆翻过去,连滚带爬地翻下高坡,再爬上地灾点。连日跑现场,晒得黑黑的他笑笑说,一着急就豁出去了。要去救援的,不是自己的家人、亲戚,不是自己的故旧、邻居,有这么着急吗?有!这就是我可爱的地质兄弟。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事业,他们与人民群众联系得最为密切,心系得最为紧密。虽然这种联系平日难以表现,灾难面前,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在清水县排查时,有一天因为道路全部中断,他竟来回走了4个多小时才完成了这个点。晚上回到驻地时,满身满脸的泥水、汗水,拖着两条腿,真像刚脱险的人。

礼县辖于陇南市,素有“秦人发祥地,三国古战场”之美誉,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老祖先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为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哪里料到,因距天水市不过百余公里远,这次天水地区的强降雨竟也扫射到礼县,导致全县9个乡镇出现71个灾害点。名胜古迹面临房倒屋塌的险境,人文历史遭遇被泥流湮灭的命运。

陇南市国土资源局第一时间向老朋友——一勘院灾防院求援。哪里有灾冲向哪里,哪里需要挺身哪里。男同志不够,女同志上!那天,灾防院驻兰州办事处主任陈霞就带了张雁鸿立即赶赴礼县。

礼县境内本来就坡陡谷深,经几场大暴雨冲刷,山垮路断,河流暴涨,地灾排查何其艰难!县上干部一看,一个瘦弱的女孩子怎么去排查?正犯迷惑间,只听陈霞部署方案思路清楚,快速分工后,蹬上雨靴带着组员就出发了。中午和大家一样啃饼子就矿泉水,晚上十点多才回到驻地。专业熟练、排查细致、作风泼辣,让带路的县国土局干部看得一愣一愣的。他们被临时安排住在乡上老乡家的房子,有一晚,一夜大雨,房子吧哒吧哒一直漏雨,闹得陈霞每过一阵儿就起来观察一次,担心房子会不会塌。谁说不是生死攸关?陈霞和男同事一样,没有临阵脱逃,直到第六天,单位有新的安排,她才撤回,刚工作两年的同事杨殷哲又顶了上去。这样,他们8天排查了26个灾害隐患点,与有色工勘院的同仁一道提交了礼县应急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他们撤离的那天下午,礼县县委、县政府特意让国土局局长转送来一面锦旗,“心系灾区,情满兰仓”八个烫金的大字,是灾区人民对地质人员最真实的感恩和表达。

这面大红锦旗,既是送给一勘院全体职工的,也是送给陈霞等灾防院诸多柔弱而坚强的女技术员们的。

因为,在灾防院,有一支娘子军出得报告厅下得现场,她们勇于担当、甘心吃苦,和男同事一样,在水工环勘查施工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甘肃省五一巾帼奖”、局院“先进女工小组”等荣誉。这次暴雨灾害中,陈霞、秦晓燕、王彩霞、邓育博、陈永娣都先后与男同事一道赴灾区参与了排查,野外排查结束,回到室内,又加班加点整理资料、编写报告。

杨殷哲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2011年7月来灾防院报到上班。上班的第一天就与一起来的同学王涛奔赴舟曲重建工地,一干一年零三个月,直到2012年11月治理工程竣工。到今年七月,杨殷哲工作整整两年,却又遇到天水这样危急的救灾排查任务。这是何其特殊的两年!杨殷哲回忆近两月的排查体验时说,真正深入其中时,只知道紧张只知道累,后来,当排查结束,他在同事电脑上看到一张照片:排查路上,齐腰深湍急的河水中,同事们一个背一个,慢慢渡河的场景电击一样打动他,眼泪夺眶而出。他说这就是我们这个集体,团结、友爱、互助,我喜欢我的职业,更爱我的单位。两年特殊的历练,让他快速得到成长,对地质灾害中搬迁、避让及勘查、评估、治理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实践过,他自豪地说,现在可以独立编写报告了,也就是说,可以独立承担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