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 拯救民勤行动在继续

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 拯救民勤行动在继续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近10年来,随着绿洲边缘植被的衰败,天然防沙屏障逐段开口,风蚀加剧,沙漠入侵,主要风沙口沙丘以平均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向腹地推进,已经形成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合围吞噬民勤绿洲之势。民勤湖区累计外流搬迁3万余人,大多数沦为“生态难民”,废弃的村庄和房屋随处可见,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凄凉景象。是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县,也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的国家特级告急的生态危急区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极大障碍。

这一现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温总理批示:“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同时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心声,也是甘肃地质工作者的心声。几十年来,他们没有停止过对民勤沙漠化问题的研究,进入本世纪,甘肃省地调院成立后,水工环部从“河西走廊地下水勘查”项目开始,一直在做相关的研究和探索。2004年起,他们又承担了大调查项目——甘肃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民勤县)。2004年—2005年通过两年的艰苦工作,先后开展了民勤县地下水可开发利用缺水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开展了典型缺水区地下水勘查示范,缓解典型缺水区人畜饮用水困难;编制了《民勤县缺水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等。在位于民勤盆地北部的西渠镇大坝村、红沙梁乡刘家地村、苏武乡龙一村成功打出三眼涌水量分别为1081.90立方米/日、1229.82立方米/日、1452.30立方米/日的探采结合孔,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质量标准,可分别解决大坝村和板湖村2500人、5500头(只)牲畜,刘家地村和高来旺村2400人、6000头(只)牲畜,龙一村和龙二村3600人、8500头(只)牲畜的饮用问题。这无疑是为干渴的群众送去了甘露,为实施“拯救民勤绿洲”工程拉开了帷幕。

为此,从施工开始就得到地方政府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勘查示范找水成功后,民勤县政府、县水务局,西渠、红沙梁、苏武乡(镇)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慰问,在探采结合井旁树碑纪念,铭记功德。并向中国地质调查局、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甘肃省地质调查院赠送了锦旗,书写了感谢信,真诚地希望他们一如继往地给予技术上的支援,尤其是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规划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和帮助,为拯救民勤绿洲再献计献策。

地调院的“水龙王”们不辜负民勤人民的期望,今年又与瑞士塔里木公司合作开展“甘肃民勤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集成水路研究”,拟运用世界著名地质学家、瑞士籍华人许靖华先生的集成水路理论,试验解决民勤盆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环境恢复问题。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地下水库收集大气降水,通过水传输器将地表水渠道改造为地下水渠道,在这种渠道的地面通过毛细灌溉作用满足种植作物对水需求的试验,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以求大大节省灌溉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