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艰苦奋斗本色 以奉献地质事业为荣
甘肃省地调院之所以能在实施西部找水中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与该院有一支优良的队伍分不开。该院从事水工环地质的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7岁。他们拥有旺盛的精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更拥有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和昂扬向上的斗志。采访中,该院副总工程师、水工环部主任佟成利给记者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2004年夏天的地面补充调查中,原本计划不足一天完成的工作却经历了一昼夜。原来由于采样和测流点位置在狭窄的冲沟内,道路蜿蜒崎岖,沟底到塬面高差达400米左右。在项目负责崔旭东同志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现场采样及测流任务,可在返回的途中,遇到暴雨,电闪雷鸣,山路泥泞,附近没有躲避房屋和窑洞,技术人员只好顶着瓢泼的大雨,披着淋透的衣服坚持返回驻地,此时已经是深夜12点了。草草吃包方便面后,还要准备下一天的工作。
程旭学同志,平时话语不多,但为人坦诚,有吃苦精神,工作扎实,其专业水平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担任“河西走廊典型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项目负责人。项目野外工作中必须进行各河流的流量统测,由于河流水量太大,下河测流危险很大,他们就在河两岸拉好安全索,程旭学亲自下河在齐胸深的水里测流,使大家十分感动。他除组织完成野外生产外,对项目中许多技术问题的处理需要加班加点。项目组的人说,他平均每月的加班时间达120小时。尽管项目承担单位对报告内容有多次变更,但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全员加班加点,还是按时完成了报告编写,得到项目承担单位好评。
在“出疆石油管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为了保证成果质量和工期,李生永同志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加班工作,保证成果质量最后在参加项目四家外省合作单位中评价最高,为院里争得了荣誉,获得审查专家的高度赞扬。
佟成利说,我们生活和工作在甘肃,陇西黄土覆盖区、陇南山地、甘南高原不但存在地下水资源的问题,而且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已经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构成严重的危害,地下水的勘查和对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我们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