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定乾坤”
陇南,顾名思义,陇山之南,即甘肃南部。东与陕西宝鸡接壤,南与四川绵阳为邻。地处秦岭山脉的西端。西秦岭被誉为“金腰带”,矿藏富集,尤其藏匿着泥盆系铅锌矿带,矿山企业鳞次栉比,甘肃的厂坝——李家沟铅锌矿,邓家山、毕家山铅锌矿、洛坝、郭家沟铅锌矿都处在这一成矿带上。
早在矿界搏击风浪多年的投资人、亚特集团总裁李明先生有个梦想,一心想在故乡徽县投资找矿并兴建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矿山。
机缘巧合。2007年,地矿学博士、现任金徽矿业研究院院长张世新从事业单位辞职加盟金徽矿业,通过几次深谈,他的思维调至与老板同频共振。他主动找到自己的导师,中国地大(武汉)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姚书振教授、丁振举教授等联手攻关,探讨和研究在金徽矿业自有探矿权郭家沟铅锌矿详查区块如何找矿。先期通过物探方式进行EH4大功率测量,在确定有异常显示的情况下,决定攻深找盲。但郭家沟地表没有任何矿化露头或细小的矿化迹象,要找矿,必须通过打钻验证。
2010年年初,椰风细吹,气候宜人。亚特集团在海南召开高管会。会上,亚特旗下的各公司的汇报气象万千。唯有矿业这块,因无大起色,老板淡而不提。会议接近尾声时,张世新憋不住了,他心想:两年前加盟时,曾向老板提出“矿业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难道就这样让它胎死腹中?那绝不是我的性格!于是,张世新主动提出“矿业这块怎么办?”他把后半句“如果没有新思路,我得另谋生路”没说出口。话未落音,老板响亮拍板:“矿你来找,钱我来投!”原来,老板就等张世新这一句话呢。
张世新顿时吃下一颗重似椰子的“定心丸”。
海南归来,他直奔郭家沟,带着技术人员满山踏勘,为钻探定点。春天风吹、夏天日晒,全然无忌。历经半年寻寻觅觅,6月份终于定点了。偏偏那一年陇南的雨季来得特别早,6月中旬起大雨一场接着一场,持续两月后,不妙啦,8月12日陇南地区发生了特大山洪灾害,几经耽误,直到10月初郭家沟矿区才把钻机抬上山。
10月6日,盼望已久的第一钻轰隆开机。张世新内心激动不已,蹲在施工现场坐镇指挥,不得不回兰州公司办公时,他也在办公室挂了一房子柱状图、剖面图,逮空就站在图纸前,研究孔需打多深,下一个孔在哪里打。每天晚上,等机台报来数据后,他立马填到图上,越填越有心劲儿,那段时间,12点前从没睡过觉。即便出差在外,每一根神经都牵挂着矿山。11月6日那天,正在北京开会的他,接到大好消息“见矿啦!”
才打第一钻,刚好一个月就见矿,朋友、同仁都庆贺他“一钻定乾坤”。晚饭时,李明总裁拿出珍藏的金徽酒助兴。
一发不可收。学地质出身,干地质,管理地质,谋划地质,他把地质部门“找矿大会战”的传统经验引用在郭家沟,迅速部署几十台钻机展开会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完成近50多万米的钻探量,直到揭露矿体三层,控制铅锌资源量300多万吨、矿石量6000多万吨,揭开了一座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神秘面纱。
张世新加盟金徽矿业转眼就是十年,他当初提出的“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已变成看得着、摸得见、数得清的现实。安卧在岩心馆的50多万米岩心作证,八年间,郭家沟矿的总进尺相当于从徽县到兰州走一个半来回!如今,他筹划的新梦想是“保五争一”,即保证探明500万吨、争取突破1000万吨铅锌资源量。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满怀豪情再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