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永兴雄风
5个100工程,当然实际操作中不能搞平均,而是跟着优势来,跟着资源来。比方说,湄潭县永兴镇,一地就占了三项。
永兴镇是贵州省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之一,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湄潭县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核心基地,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湄潭县优质稻示范园区核心组成部分,是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的重要节点。
可见永兴镇资本和实力之非凡。
历史上,永兴镇为贵州黔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是黔北与省外商品交流的主要商埠之一。其长期市场繁荣,经济活跃,辐射面广,是邻近县、乡镇的商业流动中心和农副土特产品及各类物资的重要加工和集散地。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永兴办学七年,为永兴镇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状态送来了科学技术的新风。2006年5月,永兴镇有三处浙大办学旧址申报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月贵州省政府评为“传统风貌型”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1月被评为“中国商业名镇”。一句话,永兴历史文化悠久,生态良好,是黔北重镇,也是典型的山水田园镇。
助推3个100,省国土资源厅先期规划,先期行动,论证批准下达了永兴5万亩大型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由县城去镇上,路经一片稻田,有一个奇特现象:田里花花绿绿栽着一个个小牌子,上书:上海某公司收购、广州某实业集团订单收购云云。
正纳闷着,带路的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魏晓强说,这里是湄潭著名的永兴镇贡米之乡,“天下第一米”茅贡米的原产地。这些牌牌,是各个单位的认购牌,表明这一田稻子已经名花有主啦。
哦?女儿未长大,婆家已等在门口了?好稀罕的事。
就在这片地头,魏局长娓娓道出关于茅贡米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利温藏的农民,老实巴交,却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风”,农时农事背得滚瓜烂熟。可惜他自己没有土地,大半辈子都是给官家做长工。到五十多岁后,全家在茅坝开垦了一片荒田种庄稼。由于耕作粗放,种子不纯,庄稼的产量不高,收成却绝大部分被官家拿去了,一家人生活仍很困难。
这个老实农民走路、放牛都在想如何种好庄稼,多收好米。有一天,他在小路上放牛时,发现沟边牛屎堆上长着一根嫩草,绿油油的。蹲下细细琢磨了半天,这是根什么草呢?它才长出两三寸,叶片长得狭长又尖细,好像一根稻秧苗。可又与平日种的不一样,难道是天上掉下的新品种?利温藏想,这一定是根宝草,把它拔去栽起,看它长个什么名堂。他连同牛屎一同抠了出来,挪栽到开垦出来的茅坝田的一角,并用竹子编了三尺围栏,外边又用阎王刺包起来。不论刮风下雨,毒日当头,利温藏每天都要到茅坝田角,细心观察这根草的变化。有虫捉虫,干了浇水,一个月工夫,这根野草发杈,长了三十多根,利温藏喜得合不拢嘴,这是一根不寻常的水稻秧啊。
一天不知谁家的猪蹿到茅坝田里,撞坏围栏,险些把这稀奇的野草拱坏。一气之下,利温藏把这小畜生打死了。这下可闯了祸,这头可恶的小猪是官田坝一恶棍家的,这恶棍跑到茅坝田角边,拿起锄头就要铲除那株水稻秧。利温藏急得忙求情,最后赔了二两银子才摆平了这件事。
到了秋天,田角的这窝野稻子,稻穗压弯了秆,每吊谷穗颗粒饱满,没有一粒空壳,黄灿灿的,香气扑鼻。待收割后,一过秤有两斤多。利温藏高兴地把它收藏好,第二年再种。次年,经他精心培育,收了两三百斤。他碾了一小挑,蒸了一大锅,请全村老小及近邻和亲戚都到他家尝新。这个新米饭哟,白中透绿黏糯适中,入口格外香甜,人人啧啧夸赞。利温藏再也舍不得吃,把剩下的谷子全留为种子,第二年开始,茅坝田中全部栽上了这种稻子,产量倍增,米质又好,拿到永兴市上,一抢而空,这样茅坝米就出了名。
嘉庆年间,在山东做官的永兴人朱隆鼎回乡省亲,将茅坝米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皇帝吃了赞不绝口。消息传来,地方官吏心领神会,就把茅坝米作为贡米,每年进献朝廷,再不准利温藏把稻种私自处理,但利温藏不顾官府恐吓,暗暗把稻种散了出来,这样茅坝米越种越多,全国都有名了。
魏局长越讲越带劲,他细白的脸上泛着一层油光,仿佛正品尝传说中的茅贡米饭。男同志养出这般皮肤,真的让女同志羡慕嫉妒恨。是与吃茅贡米有关?除了米,后面还看到茶海、看到湄江、看到桃花水、看到天下第一壶,湄潭的一切一切,叫天下男女悔青肠子,所有的男人恨没生在湄潭,所有女人恨没嫁到湄潭。
“土地如此美丽,还要怎么整治?”我问了一个幼稚的问题。
“要得嘛!”湄潭县国土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梁鸿拉长声回答说,“现在看到的这一块,就是我们利用中国农行投资打造过的高标准农田。再往里走,你会看到田块比较零乱、不规则,农业机械没办法进去,薄膜覆盖没法推广,配方施肥率、良种推广率也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自然也无法提升。零星卧牛石,也破坏了田园风光的完整性。一些塘坝排水困难,部分低位的田块长期淹水,形成了烂泥田。我们要通过土地整治,把茅贡米产区打造成现代观光旅游农业,把永兴镇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惠及百姓。”
不愧为整治中心主任,他一开腔,头头是道。
我承认,我是看惯了北方大片荒芜的盐碱地或沙化地的缘故,也是受与上一个采访点织金县高低斗坎田对比的影响,忘记了这里是按着高标准农田标准来造地的。
永兴镇党委书记张永禄已在界溪村的公路边等候带路。
这位七○后,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干练型的。听说我是奔着土地整治而来,便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太珍视国土部门给我们土地整治带来的难得机遇了,这正是我们当前发展面临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你说吧,我们的土地本来是不错,乍看去,一马平川,但真正要把机器开进去,不得行。小河小沟太多,有的地卧牛石多。土地整治项目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步是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乡镇一级也是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村级组织从村民中选出代表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协调解决涉及农户的事情,像电杆移动、道路占用,一事一议,自己管,自己定。第二步是明确‘功能整装、资金整合’,把交通、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的资源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第三步是注重规划,抓未来,抓发展。第四步,注重实效。要通过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农村水电设施得到解决,让老百姓有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最基层的民众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在界溪村头,几台挖掘机正在忙着修路,工人们用石头砌路基。这是永兴县5万亩的土地整治项目第一期工程,整个项目涉及10个村。
村主任李国富笑呵呵地说:“群众积极性可高啦!能上工的,跑到工程上干活,别的人天天四里八乡地跑来瞧修路,路像经络,路通了,信息就通了,人心就通了。”
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不仅仅是项目在此落地,还是国家对农村对农业对农民的关怀和政策扶持的风向标,是国家投向广阔农村的一只彩色信鸽,很快,农民闻到了这股清冽的馨香。
“村民开始对家乡充满信心,外出务工人员陆续往回跑啦。自去年实施项目起,原在广东打工6年的青年李平强回来了,办起养殖场,养鸡养鱼。新占组40多岁的陈国怀在温州打工多年,也返乡了,喏,那就是他的池塘。”李国富继续说。
顺着他指的方向,对面天蓝色的房子和围墙,原来是鱼塘,据说15亩左右,既养鸭又养鱼,一池碧水中,鸭鱼共生,鸭游水面,鱼翔浅底。据说光鸭子有千把只,一年收入少说也有5万元。守着家,守着自己的土地,发家致富,孝老养小,这日子谁不愿意过?
“花园组45岁的朱克文,在外打工,嗅觉灵敏,听说家乡变样了,抽身回乡创业,办起了一个养猪场,养了52头猪,一年收入10多万元。”
“他们是反应敏捷的,腿跑得快的,我看,今后全不愿意外出哩!”
我说。他点点头。
不一会儿,李国富家的老院子里,聚集了二三十人。当天气温是连日来最高的,又晒又闷。可乡亲们从十里八乡走来,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我说土地整治,话未来村景。这当中,李国富的妻子和嫂嫂背了背篓下地去,不几分钟,背回一兜玉米棒子,乡亲们七手八脚,剥皮的、抱柴的、烧火的,不一会儿,一锅热玉米棒子端了上来,清香扑鼻。院子里,坐的、蹲的、靠的、站的,边说边啃。
多么和谐的一副场景!这让我想到,只要国家政策倾向农村,农村就是一片艳阳天;只要我们的工作向着农民,纯朴善良的农民就有幸福感,只要农业发展了,国家的大后方就强大了。
这是一院百年老宅,经年风雨给门柱、窗格、房檐、屋角留下斑驳痕迹,记录着李家延绵不息的家史。这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李国富弟兄仨同住一院。大哥家住厢房,二哥和国富家住正房,分室左右,共用中堂。陈旧的房门上贴着喜字和喜联,一问,过年时侄子结的婚。前几年国富和大哥都另辟新宅,盖了新房,但因二哥夫妇身有残疾,膝下无子女,他们不愿撇下哥嫂,新房子只是子女们去住了。这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呐。所谓幸福,不在于有多少金钱,而在于有多少爱,有多少希望。论金钱,李国富可能并不富裕,四口人经营一亩水稻、两亩茶园,喂两头猪,加上每月的村主任津贴1000元,也只能算一个普通的人家。但三弟兄同住老院,户挨户,门对门,声息相闻,冷暖相知,手足相亲,何其幸福!
走入葱绿的深处,验证了张永禄的话。近观可见田块零乱或分散,田间不时卧着卧牛石,甚至个别田块是所谓的烂泥田。田间缺乏农渠和淤泥排水沟,虽然各个村寨都有道路通入,但是没有形成闭合回环的交通网络,多数田间道依然是路面较差的断头路。村寨不能相连,旅游观赏即难实现,湄江两岸的回环往复的风光确需生产、生活一体的大路来贯通。
同行的魏晓强局长说,我们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目标就是因地制宜地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设施齐全、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以此为基础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20公顷,建设规模为531公顷。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16公顷,比例为3%。
针对目前土地存在的这些限制因素,永兴的土地整治六个字即:改善、改良、改造。在土地流转区域,对破碎地块进行归并,小块并大块;对田间的卧牛石进行爆破取石;项目区内烂泥田淹水面积不大,淹水深度较深,结合项目区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规划目标。建议产业结构调整为种植荷花、荸荠等;结合项目区已有支渠,规划完善田间灌溉农渠、修建排水沟;沿湄江河岸新建田间道,连接已有的断头路,使之形成交通路网,同时打造出一条游湄江河、赏田园风光、吃茅贡米的旅游交通路线。
大地为纸,魏晓强蹲下来在地上给我绘了一幅湄潭生态图:
这一块,结合永兴镇优质稻—青田鱼—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以完善共和村燕子岩—界溪村李家桩、灶孔塘、巴竹屯—坪江村姚家坝—农庄学校—分水村—茅坝村的环河产业路为依托,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成特色文化乡村旅游观光路线,品尝贡米饭、欣赏青山绿水、观瞻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
这一块,以界溪村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以加大发展先导农业——打造茅贡米基地为牵引,全力打造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这一块,农业向适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组织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转型,形成生产、加工、物流、服务、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的地位,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这一块,生态防护区及陡坡耕地区,以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叶翠芽为主。
以上这些区块的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后,在水资源丰富区如坪江村的姚家坝、杨安庄,发展青田鱼养殖基地。
一份土地整治收益分析和计算资料记录如下:
项目收益主要是靠农作物,如水稻、油菜、玉米。灌溉水田以水稻、油菜轮作,旱地以玉米、油菜轮作。
整理前水稻产量单产6750公斤/公顷,整理后9750公斤/公顷,按市场价格3.20元/公斤计算;
整理前油菜产量单产975公斤/公顷,整理后1800公斤/公顷,按5.40元/公斤计算;
整理前玉米产量单产5250公斤/公顷;整理后玉米6300公斤/公顷,按2.50元/公斤计算。
换算成收益,净产值574.61万元,新增耕地净产值39.67万元,二者相加,项目区土地整治年效益即为614.28万元。
这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地方。
湄潭县人民政府主管国土工作的副县长向辉抽身事务接受了我采访,他戴一副细框眼镜,温文尔雅,年轻帅气。从遵义市建委调来湄潭工作才两年,让我感觉他像一个地道的湄潭人,湄潭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区域优势、发展优势他如数家珍。
他介绍,湄潭县结合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整治,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得到贯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整治,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统一,补充有效耕地数量,提高农用地质量,捍卫“全国1000亿斤粮食生产工程重点基地县”的地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共赢。
烟县、酒乡、茶城、粮仓。湄潭起点高、目光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土地整治,不远的将来,永兴3个100工程会取得圆满成效,两路口村一带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届时,清新自然的乡村山水环境,与茶海文化、浙大西迁文化相辉映、相交融,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湄江河两岸,将会绽放迷人的景色。
我寄望那时再来湄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