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环6号码头坐船,半个钟头就可以到南丫岛,那里属于香港的离岛区。大暑的日子,绝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在商场里血拼,低价会比高温更让人抓狂。游轮驶向开阔的海域,船头跟着海浪起伏,沿海建筑忽高忽低,和梦境重合了。后排有两个法国游客很兴奋,一直在拍照交谈。这样的海景在香港太多了,我们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只好把手臂简单缠绕在一起。我深知他素来不喜在公众场合有太过亲昵的举动,每每分别在即,无论是机场还是码头,他都只是揉揉我的头发,像海浪穿过岩石的缝隙那样前来,又旋即离去。那么你的心呢?随着时间的清流,它又漂到生活的哪里去了呢?

到达南丫岛已是晌午时分。空气中蒸腾的水汽也无法模糊她的美丽,整座岛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毫无掩饰。沙滩随意地铺开在廊桥两侧,花花绿绿的渔船在浅湾里躺着。几个幼童追逐打闹,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十倍,他们在这里永远长不大。

我们选择了向右的小路前行。走在林荫的庇护下,用眼神和左侧的店铺一一问好。走过海鲜卖家,走过邮局,走过士多店,招牌的风格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盆栽里的绿植倒迎风招展,似翩翩少年。

一只白猫像迎宾的使者,带领我们在一家海景西餐厅前停住脚步,午餐就在这里进行。落座后,身侧的海岸隔着冷气和玻璃变得安静祥和。老店主听不懂国语,我们只好用英语点菜。

“我想起九记牛腩那家的阿婆,坐在高脚椅上收银的那个,只说粤语和英语,她明明听得懂普通话嘛。”老店主离开备餐,我说了这样奇怪的开场白。

“看来心情好多咯,今天一路上你都很安静。”他的语气像店内的背景音乐一样轻松。

“因为……很热啊……”我用双手托住脸,眼睛不断地瞟着墙壁上的老照片。南丫岛的历史都挂在那里,还配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新做的指甲?真好看。”他拉住我的右手,抚摸着硬质而光滑的红色,继而又把掌心贴在自己脸上,我又能感受到那些黑色的小刺在蠢蠢欲动了。

“你忘记刮胡子了。”我收回视线,眨眨眼睛。

依旧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这次我们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