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和何韵的相识,说起来也充满了偶然性。大二的顾清自己卖着为数不多的护肤品,小生意要死不活地进行着。直白点说就是流行过一阵的“微商”。顾清在上线代理的洗脑下,开始加一切可能买她东西的人。何韵却是老早前加的。那年过年的时候,正是流行微信红包的时候,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赶在过年的节骨眼上增进一把感情,尽管点开了红包可能只有不到一块钱。但是何韵给顾清发了一个十块的,何韵后来说那是他发的最大的一个红包。顾清觉得好玩。没想到那个时候何韵就有了点别的想法,只是酝酿又酝酿。顾清从来不怀疑何韵身边会缺女生,因为何韵看似不经意但是能获得女生好感的小手腕太多了,又时时给自己留后路,当你质问他套路的时候,他又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否认,仿佛想太多的人是质问他的自己。

何韵和顾清高中是一个学校的,不同的就是,顾清是老老实实学习拼高考成绩考大学的人,学得没那么认真但是又知道高考相当重要,所以极为不情愿地努了把力,就来到这个在本省不错的大学;何韵可以说和顾清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他上的是同校的国际班,两年上完就出国的那种。出国的时候,何韵以一个擦边分数线被万能的中介搞去澳洲,上了一个也不错的大学。只不过何韵去了澳洲没多久就退学了,瞒着家里人。回国之后颓靡了一段时间,夜店旅游,交友睡妞。

为了更多人的关注,也为了清理微信单方面删除自己的好友,顾清有一天给所有好友群发了一条群发痕迹不那么明显的消息:“中午”“好呀”。是分开的两条,那天中午顾清的微信就爆了。其中就有何韵的回复。一来二去的,顾清和何韵天天聊,天天互相评论对方朋友圈。有趣的没趣的,纯文字的图文并茂的,不论如何每发必评论,点赞是最基础的。后来有一天,何韵说要从顾清这儿买护肤品给妈妈,但是并不急着要。顾清想着发个快递的事,结果何韵非要自己来取,而且还迟迟没来。何韵就是想见见顾清,这一点顾清也不是没想到。直到建大的音乐节那天,何韵约顾清一起去看。

上午的时候何韵给顾清说自己的车出了事故,顾清以为当天见面取消了,没想到何韵开了另外一辆车过来。“坐后面就是把对方当成了司机,不礼貌。”顾清想起来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这么一句话。于是见面后顾清直接坐在了副驾的位置。何韵对此颇为惊讶。他觉得顾清肯定是想跟他发生点什么。上车后的两个人都一直带着墨镜,谁也没取下来。只是互相看着,笑对方装B。直到下车了,顾清取下墨镜,接着何韵才摘掉自己的墨镜。何韵笑着说顾清是“照骗”,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两个人就这么三言两语地熟悉起来。

音乐节很无聊,顾清和何韵都是不懂摇滚的人,两个人干巴巴地看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决定出去吃饭。在路上,何韵就嚷嚷要找一家泡妹子的店吃饭,顾清说:“那你就是要泡顾清?”两个人都笑了起来。在城墙根下有一圈小餐馆,古色古香的氛围里搀着点现代元素,店里灯光一水的暖黄色,看谁都温柔,怪不得适合泡妹子。何韵点了满满一桌的饭,他要了羊排只吃掉一半,还给顾清尝了点,顾清不喜欢羊排上有些呛人的香料吃进嘴里直往鼻子里蹿,但是何韵对此颇为满意。顾清要了意面,何韵又加了芝士焗薯蓉,又要了大阪章鱼烧。芝士焗薯蓉特别甜,芝士融化在土豆泥表面,形成一层酥脆的壳,土豆泥里还混合着小肉粒,奶香味吃一口就包裹住胃,但是吃多了就有一点反胃了。章鱼烧上的木鱼花一直以奇妙的速度蠕动着,顾清还以为是活的。目的既然不是吃饭,结果也就不出意外地几乎剩了满满一桌。本来要直接送顾清回学校了,突然何韵就一个方向打过去,带着顾清进了一家酒吧,因为顾清曾在英语考试后为口语耿耿于怀地发了朋友圈。何韵说这个酒吧里有一个他认识的葡萄牙人可以过来跟顾清练英语口语。顾清觉得很奇怪,实际也就是很奇怪,那个葡萄牙人英语口音让顾清交流起来有点费劲。那天何韵也因为面子点了一瓶有点小贵的酒。何韵称之为“泡妹子的代价”。

后来的发展,就是很普通的,何韵和顾清每天都聊,什么都聊,没话也找话聊。见过面后的第二个周,何韵就说周五会来顾清的大学城办事,可以顺便接顾清回家。顾清觉得好笑,何韵家在东郊,而自己的学校在南郊,自己家又在西郊,不知道送她回家是顺的哪门子路。她认为何韵这种行为还不如直接说“顾清顾清想追你所以周五可以送你回家”。也就是“东南西北都顺路”吧。顾清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