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利水消肿补气血

黄芪 利水消肿补气血

别   名  绵芪、绵黄芪、黄蓍。

性 味 归 经  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用 法 用 量  煎服,9~30克。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营养成分

皂苷、蔗糖、多糖、氨基酸、叶酸、硒、锌、铜等。

护肾原理

黄芪可以抗自由基,对肾病综合征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改善动静脉瘘所致心衰患者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口服黄芪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并有利尿作用,还可使肾病患者血浆蛋白达到正常范围。目前常用于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及肾衰的防治。

功用疗效

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适应人群

体虚浮肿及肾炎患者适用;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的人适用;感冒、哮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适用;自汗、盗汗的人适用;痈疽不溃、疮口不愈合的患者适用;胃下垂、子宫脱垂者适用。

注意事项

黄芪恶习龟甲、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实证和阴虚阳盛者忌用。

良方妙方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经典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

2.《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祛风运毒之药也。”

养生食谱

◆黄芪甘草鱼汤

配  方:虱目鱼肚1片,芹菜少许,盐、味精、太白粉适量,防风、甘草各5克,白术10克,红枣3颗,黄芪9克。

做  法:

1.将虱目鱼肚洗净,切成薄片,放少许太白粉,轻轻搅拌均匀,腌渍20分钟,备用。

2.药材洗净、沥干,备用。

3.锅置火上,倒入清水,将药材与虱目鱼肚一起煮,用大火煮沸,再转入小火续熬至味出时,放适量盐、味精调味,起锅前加入适量芹菜即可。

功  效:益气,补血壮阳,增强抵抗力。

◆黄芪清汤鱼唇

配  方:黄芪12克,鱼唇100克,竹笋50克。

做  法:鱼唇改刀成块飞水备用,竹笋改刀成菱形块,黄芪入清汤加盐味精同煮10分钟,下鱼唇、竹笋炖煨入味即可。

功  效:补气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