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简称“三高一低”)。老年人患肾病综合征,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为多见,由于其他疾病损害所致,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淀粉样变,或伴有恶性肿瘤。

[发病原因]

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肾脏本身的疾病。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各型肾炎演变成肾病综合征。

2.毒物、药物与过敏所致。如有机或无机汞中毒,金属剂中毒,植物毒素中毒,昆虫咬伤,毒蛇咬伤,花粉过敏,疫苗过敏,药物过敏(如磺胺、青霉胺等)。

3.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恶性高血压等。至于这些疾病为什么会引起肾病综合征,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其发病内可因脾、肾二脏阳虚、气虚或功能不足,外可因风寒湿邪侵袭而诱发。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肾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发为水肿。

[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在3.5克以上;高度水肿,四肢、躯干、甚至阴囊皆水肿;高脂血症,血脂升高,以胆固醇为主(正常值:总胆固醇2.8~6.0毫摩尔/升,甘油三酯0.23~1.20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03~1.55毫摩尔/升);低蛋白血症,即血中白蛋白低于30克/升。有的可伴有胸水、腹水、胸闷气逼,脘腹胀满,尿量明显减少,由于尿蛋白浓度高,易起泡沫。由于大量蛋白质的丢失,多数患者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大便溏薄,短气懒言。

[预防措施]

1.控制原发病。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及时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等原发病,可预防继发肾病综合征。

2.预防感冒。预防风邪外袭,平时酌情加强体育锻炼,还可常服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等分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2~3次)以振兴卫阳,固密腠理,预防感冒,杜绝发病诱因。

3.防止感染。保护皮肤清洁,及时治疗皮肤疮疖痒疹,消除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病灶,保持下阴的清洁卫生,勤换衣裤。一旦出现尿路感染,应及时治疗。

4.保持心情舒畅。注意精神调养,鼓励病员增强乐观主义精神,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5.保持环境干燥。防止水湿内侵,避免潮湿的居住环境,或涉水冒雨,汗出遏水,或穿潮湿衣服。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之品。

[中医辨证论治]

肾阳虚,表现为周身浮肿、腰膝酸软、怯冷形寒、小便短少,可选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白术、桂枝各10克,茯苓、白芍、车前子各15克,生姜6克)以温阳利水。

脾气虚,水湿逗留,表现为肌肤或全身水肿、气短、乏力,可选用防己茯苓汤加味(防己、白术、桂枝、泽泻、生姜皮各10克,茯苓30克,黄芪15克)健脾益气利水。

瘀水交阻,表现为面色黧黑、唇舌肌肤有瘀点或色素沉着、尿少、浮肿,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当归、防己、赤芍、泽兰各10克,益母草15克,川芎6克)化瘀利水。

阴虚湿热,表现为面红时伴浮肿、怕热、汗出、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小便短涩。可选用大补阴丸合猪苓汤(黄柏、知母各6克,猪苓、泽泻各10克,龟板、茯苓、薏苡仁、石苇各15克)以滋阴清热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