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基本知识一点通

刮痧基本知识一点通

刮痧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以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

刮痧板的持法和用法

刮痧板是刮痧使用的工具,只有正确地使用刮痧板,才能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刮痧板分为厚面、薄面和棱角。治疗疾病时多用薄面刮拭皮肤,保健多用厚面刮拭皮肤,关节附近穴位和需要点按穴位时多用棱角刮拭。操作时要掌握好“三度一向”,促使出痧,缩短刺激时间,控制刺激强度,减少局部疼痛的感觉。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刮痧板。

持板方法

正确的持板方法是用手握着刮痧板,将刮痧板的长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拇指及其他四个手指弯曲,分别握住刮痧板的两侧,刮痧时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刮拭时应单方向刮,不要来回刮。身体平坦部位和凹陷部位的刮拭手法不同,持板的方法也有区别,下面会详细地介绍。

面刮法

面刮法是刮痧最常用、最基本的刮拭方法。手持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以45°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部位的需要,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自上而下或从内到外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面刮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

平刮法

操作方法与面刮法相似,只是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15°,并且向下的渗透力比较大,刮拭速度缓慢。平刮法是诊断和刮拭疼痛区域的常用方法。

推刮法

操作方法与面刮法相似,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45°(面部刮痧小于15°)。刮拭的按压力大于平刮法,刮拭的速度也慢于平刮法,每次刮拭的长度要短。推刮法可以发现细小的阳性反应,是诊断和刮拭疼痛区域的常用方法。

单角刮法

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拭,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45°。这种刮拭方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胸部膻中、中府、云门穴,颈部风池穴。

点按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刮拭方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缝隙、凹陷部位,如人中、膝眼穴。

厉刮法

用刮痧板角部与穴区呈90°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1寸长)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这种刮拭方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的诊断和治疗。

平面按揉法

用刮痧板角部的平面以小于20°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的旋转运动。刮痧板角部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按揉压力应渗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这种刮拭方法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以及对手足全息穴区、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疼痛敏感点的诊断和治疗。

垂直按揉法

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按压在穴区上,刮痧板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作柔和的慢速按揉。垂直按揉法适用于骨缝部穴位,以及第2掌骨桡侧全息穴区的诊断和治疗。

刮拭要领及技巧

按压力要适中

刮痧时除向刮拭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肌肤向下的按压力。因为经脉和全息穴区在人体有一定的深度,须使刮拭的作用力传导到深层组织,才有治疗作用。刮板作用力透及的深度应达到皮下组织或肌肉,如作用力大,可达到骨骼和内肌。刮痧最忌不使用按力,仅在皮肤表面摩擦,这种刮法,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因反复摩擦,形成表皮水肿。但并不是按压力越大越好,人的体质、病情不同,治疗时按压力强度也不同。各部位的局部解剖结构不同,所能承受的压力强度也不相同,在骨骼凸起部位按压力应较其他部位适当减轻。力度大小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承受能力决定。正确的刮拭手法,应始终保持按压力。

速度应均匀、平稳

刮拭速度决定舒适度及对组织的刺激强度。速度越慢疼痛越轻,刮拭速度过快会增加疼痛,也不能发现阳性反应,从而无法进行阳性反应诊断,更不能使刮痧的渗透力达到病所,产生刮痧疗效。正确的刮拭手法应慢速均匀,力度平稳。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利于诊断和消除阳性反应,产生疗效。每次刮拭应速度均匀,力度平稳,切忌快速,或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头轻尾重和头重尾轻。

点、面、线相结合

点即穴位,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面即指刮痧治疗时刮板边缘接触皮肤的部分,约有1寸宽。这个面,在经络来说是其皮部;在全息穴区来说,即为其穴区。线指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线,循行于体表并连及深部,约有1毫米宽。点、面、线相结合的刮拭方法,是在疏通经脉的同时,加强重点穴位的刺激,并掌握一定的刮拭宽度。因为刮拭的范围在经脉皮部的范围之内,经脉线就在皮部范围之下,刮拭有一定的宽度,便于准确地包含经络。而对全息穴区的刮拭,更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区域。刮痧法,以疏通调整经络为主,重点穴位加强为辅。经络、穴位相比较,重在经络,刮拭时重点是找准经络,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只要经络的位置准确,穴位就在其中,始终要重视经络整体疏通调节的效果。点、面、线相结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点,也是刮痧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

刮拭长度要适宜

在刮拭经络时,应有一定的刮拭长度,约8~15厘米。如需要治疗的经脉较长,可分段刮拭。重点穴位的刮拭除凹陷部位外,也应有一定长度。一般以穴位为中心,上下总长度8~15厘米,在穴位处重点用力。在刮拭过程中,一般需一个部位刮拭完毕,再刮拭另一个部位。遇到病变反应较严重的经穴或穴区,刮拭反应较大时,为缓解疼痛,可先刮拭其他经穴处,让此处稍事休息后,再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