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及肾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如尿频尿急、尿热等)。根据临床病程及症状,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内统计,泌尿系感染占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约42.9%,肾盂肾炎约占住院病人的1.1%~4%。肾盂肾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近三四十年来虽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肾盂肾炎的发病率并未降低。
[发病原因]
健康人尿道内常有少量细菌存在,但大多数为非致病菌。男性前尿道3~5厘米处常有菌;女性尿道外段1厘米处均有菌,中段80%有菌,近膀胱4厘米处约50%有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乘虚而入并致病。
常见的致病菌:引起肾盂肾炎的细菌多是会阴部及肠道内常见的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5%,阳性菌占25%。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次是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阳性以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肠球菌及绿色链球菌。
中医学认为急性肾盂肾炎以邪实为主,正邪相搏,表现为一派湿热征象。湿热久稽,耗伤津液,损伤正气,致使临床表现为肾阴不足、脾肾两虚的证候。此时,正虚邪恋,则属于慢性肾盂肾炎的阶段。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主要有以下症状: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有高达40℃,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泌尿系症状突出,如腰痛,少数可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肾区叩击痛,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还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慢性肾盂肾炎。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后期可见夜尿多,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2.消除诱因。慢性肾盂肾炎反复不愈者,应积极寻找并消除发病的诱因,如糖尿病、肾结石及尿路梗阻等。
3.清除炎性病灶。寻找并去除炎性病灶,如男性的前列腺炎,女性的尿道旁腺炎、阴道炎及宫颈炎。
4.减少器械刺激。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器械操作,如必需保留导尿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如口服诺氟沙星,每次0.2克,每日2~3次。
5.注意性生活及外阴卫生。女性患肾盂肾炎与性生活有关者,应于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内服一片复方新诺明片,同时注意会阴部的卫生,勤换洗衬裤。
[中医辨证论治]
膀胱湿热,表现为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伴发热、口苦,可选用八正散加减(车前草15克,瞿麦、萹蓄、山枝、滑石、萆薢、乌药、金银花各10克,生草梢6克)。
肝胆湿热,表现为尿频而热、口苦、少腹痛、寒热交作,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枝子、黄芩、柴胡、车前子、生地黄、泽泻各10克)。
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表现为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不尽、低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黄、淮山、山茱萸、车前草各10克,茯苓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