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近代中国》编委会

外交与政治

从多边到双边:孙中山联俄外交策略新论(1917—1925)

一、新联盟对象的出现

二、联俄的起点

三、盟友关系的确立

(一)非正式外交接触的尝试

(二)非正式外交交涉的进行

(三)非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

四、结 语

进退之间:台事交涉与李鸿章的面相变化

一、台事处理基调的奠定与辩阻柳原

二、交涉僵持与李鸿章破局

三、大久保利通来华与李鸿章的妥协

余 论

抗战时期田赋征实政策新探——以国民政府高层间的互动为中心

一、抢米风潮后的粮食管制

二、田赋征实的制度构建

(一)征实的机构设置与调整

(二)征实的政策设计

三、粮政关切与征实情形

四、政策漏洞下的粮政弊端

(一)册籍混乱与负担不均

(二)考绩奖惩与摊派强征

(三)沿用旧吏与浮收盗卖

结 语

建构与转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专管机关的形成

一、1931—1934:搁置与述求

二、1934—1937年:重启与建设

三、1937—1940年:发展与转换

四、1940—1945年:规范与划一

五、余 论

社会经济

水权与神权:清代五台山境域水利纠纷与庙宇权威——以代州峨河为例

一、峨河:两岸八村里的水利社会

二、庙宇:水利纠纷中的权威

(一)庙宇权威的形成

(二)庙宇权威的运作

三、水权中的神权:庙宇权威的社会影响

(一)维护秩序

(二)促进教化

结 语

1920年代前后日商在华交易所考察——以岛系上海、天津、汉口交易所为中心

一、在华设立交易所的前提条件

二、各地交易所开展概况

(一)上海交易所

(二)天津交易所

(三)汉口交易所

三、交易所存续期间相关问题

(一)设立时的法律问题

(二)与现地日本人及华商之关系

(三)交易所经营实态

四、结 语

从农贷竞争到农贷联合: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述论

一、“商资归农”的兴起与商业银行的农贷竞争

二、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的创建经过与运作机制

(一)银团成员及其变化

(二)组织结构与分区设置

(三)放款对象、种类与方式

三、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的业务活动

四、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的结束

五、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绩效评析

(一)开创了商业银行的农贷联合制度

(二)缓解了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枯竭

(三)促进了棉花产销合作事业的发展

晚清时期南方省份对西北经略的协济——以湖北为例

一、承担西北协饷及军需物资的转输

二、协济军饷

(一)湖北协拨

(二)代还借款

(三)由江汉关调银协济

三、协办各类军需物资

四、湖北协济供应效果

结 语

转型与困境:中国近代酒精业研究

一、挽回利权与利益诱导:近代酒精业的发轫

二、走向新能源:战时酒精业的勃兴

三、抗战后期的发展困境

四、供需失衡:抗战胜利后的急剧萎缩

五、结 语

教育与体育

渲染与管控: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耻教育及两难之境(1927—1930)

一、蒋介石、国民党对国耻教育的重视

二、国耻教育政策的制定

三、各省市对政策的贯彻执行

四、国耻教育的策略

五、国耻教育的两难之境

南京学生生活社与国民党CC系的学运制控(1934—1937)

一、隐性控制:CC系的外围

二、双翼策略:学生社员的吸纳

三、水银泻地:调查网的通讯员

四、舆论制控:《学生生活》的运作

(一)“学生救国运动”

(二)CC系背景的作者群体

(三)“民族复兴”与“文化统制”

五、北平学潮:CC系与共产党的斗争

六、教育改革:CC系与政学系的齮龁

结 语

比附西学与立足传统:民国时期清代史学诠释的两种倾向

一、清初史学的择受

二、科学与变质:乾嘉考据史学的不同评价

三、章学诚史学的多重诠释

四、结 语

巅峰的写照——从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足球队看近代巅峰时期的中国足球

一、夯实基础与走向巅峰

二、专业管理与科学建队

三、场外因素与真实水平

四、结  论

专题笔会:孙中山与博爱莲

孙中山与莲花

博爱莲应时而生

一、孙中山与莲文化的历史故事:赏莲花、赠莲子、食莲藕

二、孙中山与莲文化的现实故事:孙文莲、中山莲、中山红台、逸仙莲

三、博爱莲:故事之花、文化之花、创新之花

中山思想的具象化传承与弘扬

孙中山的莲花情结与中山人的荷花世界

札记与史料辑存

令人肃然的学术论著——陈伟桐《谭嗣同〈仁学〉研究》评介

谈谈光绪十四年王韬的山东之行——读王韬晚年信函的札

王韬怎么会有山东之行的?

王韬山东之行究竟在什么时候?

王韬山东之行前前后后

胡佛研究所藏宋庆龄与索克思往来信函译析

一、引 言

二、宋庆龄与索克思来往信函

(二)索克思档案中保存之《孙中山致田中义一函的英文原件修订稿》

四、史料价值评述

(一)对于宋庆龄研究的价值

(二)对于孙中山研究的价值

(三)对于胡适研究的价值

李鸿章佚文五篇拾补

一、旭人方伯六十寿序

二、盛旭人方伯八豑寿序

三、盛杏荪方伯五旬寿序

四、候选教谕侯君家传

五、菊仙杨君家传

陈宝箴集外诗文拾遗

一、奏沈齐献调补酃县知县缺折

二、恭谢恩赏方略折(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四日)

三、饬筹备总局援案承佃洲土札

四、严禁痞徒造言阻挠电线示

五、严禁借端阻挠安设电线示

六、调喻光容办平江黄金洞金矿札

七、委朱彝督办辰永沅靖矿务札

八、委蔡灏元代购开矿机器札

九、陈宝箴兴办内河轮船批

十、宝塔洲厘局不得留难湘煤咨湖北巡抚

十一、湖南巡抚部院陈照会江海关道

十二、祈雨祀城隍文候补道陈宝箴,义宁人

十三、孔刚介公神道碑铭

十四、和邓保之精舍宴集前河北道陈宝箴,江西人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