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山东之行究竟在什么时候?
199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志春先生著《王韬年谱》,简明扼要记叙了王韬一生,尤其是考证了王韬晚年在上海的作为,其中也写到王韬山东之行,这些都超越了以前其他关于王韬的书。《王韬年谱》给我整理王韬晚年信件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和便利。
但是,张先生把王韬动身去山东的日子定为光绪十五年七月初(没说什么时候回来),我认为根据不足。他主要的根据是王韬《蘅华馆诗录》卷六《六月二十九日……》诗末句注云:“不日有山左之行。”这本诗集每首诗后都没有落款日期。这首诗描写六月二十九日,松江知府陈悔门宴请王韬、任伯年等人,任伯年即席作画。我查了《申报》等有关史料,期盼能找到线索判断写这首诗的年代,却一无所获。但是仅仅根据六月二十九日后“不日”,就定为光绪十五年七月初去山东,这是有失偏颇的,更何况王韬先后几次定下去山东的日子还一改再改呢。
张先生又从《弢园著述总目》“未刻书目”里《漫游随录图记》[13]一条中,摘引了王韬一些在济南的“泛明湖,跻历山”等句子。我查得《弢园著述总目》这本书是光绪十五年出版的,并且注意到这些句子前面王韬还有一句话,“迩年为齐鲁之行”。如果按照张先生所说王韬于光绪十五年七月去山东,但王韬不可能在光绪十五年指当年为“迩年”。再说,我们可以从王韬给盛宣怀的信中看到,王韬是十一月二十七日从山东回到上海的[14],那么光绪十五年出版此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这个十一月二十七日可能是在光绪十四年。
从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张先生定王韬光绪十五年七月初去山东的说法是很难成立的。
我最近有幸收集并阅读了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王韬致盛宣怀许多信函,觉得有不少资料可以补充《王韬年谱》中有关王韬山东之行的内容,特别是对张先生确定王韬去山东的日子,可以作进一步探讨。
光绪十三年十月以后和十四年上半年,王韬致盛宣怀好几封信中都在定夺动身去山东的日子,定了改,改了定,这里就不摘录了。下面摘录的是,王韬在光绪十四年下半年中致盛宣怀的几封信,确切表明去山东的部分内容。这些信函落款日期都只有月日,没有注明年代。我把考证推测写信年代的理由,和认定王韬行踪的判断,写在每封信摘录文字的下面,推测确定的写信年代都加上了方括号。
光绪[十四]年七月十一日:“山左之行……约于中秋后束装就道。”
此信提到龚仰蘧、盛宣怀、薛叔耘与胡芸楣分别为格致书院出春、夏、秋、冬四季课题,查《格致书院戊子课艺》,这是光绪十四年的事,所以确定此信写于此年。
光绪[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韬本拟于节后束装就道,因诸事都来摒挡,须俟月杪启轮,重阳佳日定可追陪旌节。”
王韬山东之行于光绪十四年九月初从上海出发了。
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芝罘[15]莅止,得挹芝宇……计程千二百里,阅时十有一日……二十一日安抵济南。”
根据信的内容推测,王韬先到烟台盛宣怀处小住几日后,过了重阳,九月十一日再出发去济南,二十一日到达。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三日:“韬于十一月廿七行抵沪上。”
下面是王韬从山东回来后第二年写给盛宣怀的三封信,对他于光绪十四年去山东的日期有进一步证明。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韬去岁行时,朗帅畀以马封二百,盖以探悉洋务之用。”
此信中提及“京江之役衅启”,并有一番议论。京江,即镇江。据史料记载,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六,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怒毁洋行及英美领事署。由此证明此信当写于光绪十五年。
光绪[十五]年四月十七日:“自山左归来,骤患肠红,服药百裹,终罔见効……恐不能久于人世矣。行年六十有二……”
这里说自己今年行年六十二,那此信就肯定写于光绪十五年的四月十七日,那“自山左归来”是十一月二十七日,起码是光绪十四年或更早年份。
光绪[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去年获见张宫保朗斋中丞……韬行年六十有二矣……”
这封信写得更清楚,今年(光绪十五年)行年六十有二,是“去年”即光绪十四年到山东拜见张曜的。
我又查看了光绪十五年出版王韬的《弢园著述总目》里最前面几页的《弢园醵赀刻书启》,更有确凿证据:“余自山左归来,骤患肠红,服药百裹,终罔见効。医者谓,由食后骡车颠簸所致……犬马之齿六十有二……”文末落款日期为“光绪己丑七月下澣”。
这里写得再明白不过了,“光绪己丑”就是光绪十五年。如果按照张先生的说法,王韬是光绪十五年七月初去山东,路途那么遥远,交通那么不便,还要先在烟台盛宣怀处住几天,却在七月下旬写下这份启事,谈到“山左归来”生病一事,这好像于情于理都无此可能。
根据光绪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申报》登载浙西逸民《论典业利弊,拟请移款济急》一文,王韬在文后附识中写道:“余去秋自烟台达济南,冬杪回沪,又自济南达袁浦[16],陆行二千余里……”
光绪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报》登载张幼亦[17]《祭黎母》一文,王韬在文后附识中写道:“余去岁偕司马[18]自山左还沪,途中昕夕相见……”
那么,我们不仅仅可以进一步肯定王韬是于光绪十四年秋天去山东,还可以知道他从济南回上海,是与张幼亦一起自济南直接从陆路走的,没有再先弯到烟台再出海走水路。当初王韬从上海去山东的时候,先乘船走海路到烟台,再从烟台走陆路去济南“虽仅一千二百里”[19],花费了十一天,那么返程从济南到上海陆路花费的时间恐怕要更长一些日子了。
根据上面分析考证,我得出结论:王韬于光绪十四年九月初从上海出发乘海轮去山东,先到烟台拜见盛宣怀,小住几日。九月十一日从烟台走陆路再出发,于九月二十一日到达济南张曜处。王韬在济南住了一个多月后,与张幼亦一起从陆路返回上海,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到达。王韬山东之行,从上海出发至回到上海,长达两个月二十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