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盟对象的出现

一、新联盟对象的出现

孙中山与列宁的友谊,是双方联盟的坚定基础。孙中山关注俄国革命及其领袖列宁,并将俄国视为中国的潜在盟友。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有着相近的革命奋斗目标:推翻专制,实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2]孙中山坚信俄国革命成功不过是迟早问题,他的新联盟对象将在俄国革命成功之后出现。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目标、任务和对孙中山的态度,决定了她将成为孙中山的新联盟对象。苏俄是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哲学基础建筑在唯物史观上。苏俄的目标是将这种“模范国家”推广,扩大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阵营。苏俄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苏俄同情孙中山的革命,并愿意给予孙中山一定援助。孙中山准备实施联俄政策,“急转之下,掉头迎向苏俄,联好列宁,寄予最大希望”。[3]

孙中山认为苏俄革命与中国革命关系重大,苏俄革命可以救中国危亡,并成为将来中国革命模范。[4]孙中山想要通过邻近俄境的中国西北,打破广州与莫斯科的地理障碍,建立起与苏俄的直接联系,使苏俄成为中国统一、独立革命进程中的有力盟友。1918年1月28日,孙中山在广州宴会中发言,“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5]。同年3月13 日,孙中山提醒重庆总司令代省长黄复生,“将来对俄关系,不可不预注意于西北边”[6]。1919年6月,孙中山提出具体的联俄西北军事计划,“1.利用苏俄援助,招募旅俄华侨,在西伯利亚为孙中山编练军队。2.待到时机成熟,就由苏俄帮助,派这支军队从北方南下,孙中山则从南方北上,合击北京政府”。[7]1920年9月8日,在《批章昙欲经营西北以联俄函》中,孙中山对其通过经营西北联络苏俄的建议予以肯定,“酌答奖励”[8]。且据1920年9月15日《兴华》报纸所载,“孙中山确与列宁有所接洽。现其计划将会师武汉以为根据。再以余力扩张西北,以与俄境勾通”。[9]可见,孙中山对西北的筹划与其联俄政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