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耻教育的两难之境
五三惨案因蒋介石高度重视而被渲染为奇耻大辱的代表性事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外交的转折点,让国民党由亲英美向转制日,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具重要意义,成为唤醒爱国情感、激发雪耻决心的教育载体。然而随着国民党由革命党演化为时下执政党,“党民关系”由“动员体制转变为控制体制”,国民党也“由一个有着广泛群众参与的动员型革命政党变为一个以政治控制为主的执政党”,[140]对包括国耻纪念在内的活动和国耻教育管控日益严密。然而,日军残忍横暴激起全国反日浪潮,渲染了国家民族的耻辱,制定课程标准要求培育学生危机意识,而政府不断劝导民众,严禁示威游行,并希望民众理解支持,试图将民众、学生的愤怒情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因过度渲染耻辱而妨害社会秩序。教育部编审处议决必须通过初审、复审和终审国耻书籍后才可作为参考用书。[141]教育部训令道:“查坊间所出各种外交史国耻史,记载稍有不合,一经传播,影响至为重大,其能切合党义,与所记载事实准确与否,均应呈部详为审核,以免遗误。”[142]1930年1月,图书工作计划要求“审查国耻史、外交史”。[143]湖北教育厅为此命令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遵照执行。[144]加强审查改变了北京政府时期相对松散状态,国耻教育被纳入国民政府严密管控之下,体现政府意志。
然而,国耻教育渲染的耻辱情绪如若长期压抑而得不到宣泄释放,这让政府与学生、民众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耻辱而起的学生、民众示威游行会很快将矛头直指国民政府,后者合法性与权威性遭到极大挑战。一言以蔽之,政府与社会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必会影响国耻教育效果。1929年,尽管有蒋介石五三纪念讲话和国耻纪念办法出台,国人漠然态度则是不争事实。正如时人所言,纪念仅“五分钟热度”,不能长久坚持:“诚思吾国外交史上之国耻,指不胜屈。人民多漠然置之;即有少数稍具志气之士,表示愤懑于一时,稍久亦事过境迁,致有五分钟热度之诮。盖群众运动不过临时之兴奋,未足以持久远。”[145]有人对五月国耻放假进行了嘲讽,说学生巴望着放几天假,五月沦为休闲娱乐的“放假月”[146]。1930年,时事新报社对此也进行了生动描绘和辛辣讽刺:“于国耻之日,上焉者但知奉行故事,开会演说,下焉者且藉为休乐之机。幸而有勤求雪耻之道者,亦只舍本逐末。文表驰逐,掀动感情,称快一时,由此以往,则今者占有全年日历十分三四之国耻日,终必有变全年日历尽成国耻之一日。”[147]更有人指出:“关于救国运动,民四以来,已非一次矣。但考其成绩,往往令人悲观。”购买日用物品“往往不加详察”,或“明知之而故为之”[148]。1931年,时人孙茀侯还在强调:“现在各地民众是否全已唤起,不要说乡村民众大都未曾反应,就是城市方面的亦未能说已经普及。”[149]在五九国耻日的北平,“摩登青年”对舞场“趋之若狂”,过着“纸醉金迷中过国耻日”。[150]同时小学教育中的宣传材料“大多偏重在消极方面”[151],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这样表示,军事教育“实行数年尚无显著成绩”。[152]
综上所述,1927—1930年的国耻教育一方面对国耻进行了大势渲染,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妨碍社会稳定,政府试图劝说学生、民众理解忍辱负重的对日外交政策,同时消解了政府合法性和权威性。无论如何,这一阶段的国耻教育较北京政府时期还是进步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之前政令不一、执行乏力和零星实践的不足,课程标准和纪念政策增强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为九一八事变后国耻教育向国“难”教育转变、从强调精神“知辱明耻”到实际层面的“教战”铺垫了坚实基础。
(熊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释】
[1]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第74~78页。
[2]马建标:《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2期,第115~122页。
[3]张逸红:《民国前期学校国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4]雷志松:《中国共产党国耻教育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
[5][英] 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6]《南京各界筹备五月纪念会》,《民国日报》1927年5月2日,第1张第4版。
[7]《蒋介石日记》(手稿),1927 年5 月30 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
[8]《武汉开沙基惨案纪念会》,《申报》1927年6月22日,第四版;《南京纪念沙基惨案大会》,《申报》1927年6月24日,第四版。
[9]《沙基惨案之二周纪念》,《申报》1927年6月21日,第十三版。
[10]《第三中山大学令各校讲述国耻》,《厦大周刊》1927年第173期,第7页。
[11]《第三中山大学令各校讲述国耻》,《厦大周刊》1927年第173期,第7页。
[12]《陕西省教育改进计划节略》,《大学院公报》第1年第5期,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教育公报汇编》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页。
[13]梁寒操:《从国耻说到教育的再造》,《再造》1928年第8期,第32页。
[14]《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函》,《内政公报》1928年第1卷第5期,第5页。
[15]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七册,(台北)“中央日报社”1976年版,第20页。
[16]《蒋介石日记》,1927年10月24日,参见金以林《蒋介石三次下野比较研究》,参见吴景平主编《民国人物的在研究与再评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7页。
[17]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七册,(台北)“中央日报社”1976年版,第39页。
[18]《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5月3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参见李玉《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 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第22页。
[19]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七册,(台北)“中央日报社”1976年版,第36页。
[20]《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5月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参见李玉《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 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第22~23页。
[21]参见《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2003 年,第281~283页;刘世龙《济南事件与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主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岛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合编《“近代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四川出版集团2010年版,第132页;又见《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5月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参见李玉《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第23页。
[22]《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 年,第290~291页。
[23]《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293页。
[24]刘世龙《济南事件期间的蒋介石与对日“不抵抗主义”》,《史林》2010 年第1期,第118页;又见《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298、302页。
[25]《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298页。
[26]《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5月10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参见李玉《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 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第23页;又见《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03页。
[27]《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07页。
[28]《大学院院务会议录 第一次至第四次》,《大学院公报》第一年第7 期,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教育公报汇编》7,(台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410页。
[29]《内政部通令各省民政厅战地委员会民政处勤修内政以雪国耻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一二(6);案卷号:2196;起止日期192805。
[30]《国民政府内政部训令》,《国民政府内政部内政公报》1928年第1卷第4期,第4页。
[31]《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10页。
[32]《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14页。
[33]《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19、320~321页;《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28年5月1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参见李玉《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第23~24页。
[34]《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31页。
[35]《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41页。
[36]《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50页。
[37]《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56~357页。
[38]《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71页。
[39]《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74页。
[40]《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76页。
[41]《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81页。
[42]《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85页。
[43]Philip Jaffe:China's destiny and Chinese economic theory,London,Dennis Dobson,1947,p.123.参见张同心《句践故事与20世纪中国历史》,《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2页。
[44]周美华编注《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382页。
[45]《蒋总司令于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致薛笃弼部长指示雪耻之要务电》(1928年5月25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绪编(三),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5年,第52页。
[46]蒋介石:《致电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告以救国之道》,《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第429页;又见周美华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423页。
[47]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绪编(三),(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5年,第51页。
[48]周美华编注《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3),(台北)“国史馆”藏,2003年,第423页。
[49]梁寒操:《从国耻说到教育的再造》,《再造》1928年第8期,第29~35页。
[50]《教育述评-国耻纪念日的讲题》,《浙江大学教育周刊》1928年第6期,第1页。
[51]《通令各校于国耻纪念日讲授特别课程》,《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8年第1卷第6期,第33~34页。
[52]《政训部之重要决议》,《申报》1928年5月14日,第四版。
[53]《中小学应特别注意国耻教材以唤起民族观念案》,《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80页。
[54]《全国教育会议之第五日》,《申报》1928年5月20日,第十一版。
[55]《全国教育会议之第七日》,《申报》1928年5月22日,第十一版。
[56]《全国教育会议之第九日》,《申报》1928年5月24日,第十一版。
[57]《令各省市教育行政展馆暨各大学区及各国立大学校长》,《大学院公报》第一年第7期,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教育公报汇编》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年版,第293~294页。
[58]《国民政府内政部训令》,《国民政府内政部内政公报》1928年第1卷第4期,第4页。
[59]《中华国耻地图》,《航空月刊》1928年第18期,第1页。
[60]《内政部令各省民政厅实行国耻纪念会案》,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一二(6);案卷号:2199;起止日期192808。
[61]《民政厅呈内政部已将国耻纪念册颁发各县》,《河北省政府公报》1928年第82期,第21页。
[62]《大学院订定训政时期施政大纲(二)》,《申报》1928年7月9日,第十九版。
[63]《朱经农在中大督委会演讲》,《申报》1928年8月6日,第十一版。
[64]《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函》,《内政公报》1928年第1卷第5期,第5页。
[65]《大学院院务会议录第十次至十三次》,《大学院公报》第一年第9期,殷梦霞、李强选编《民国教育公报汇编》8,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66]《征求国耻惨案各种照片》,《申报》1928年9月20日,第五版。
[67]《内政实施计划书及图表》,《燕京大学校刊》1928年11月9日,第二版。
[68]《中大区扩充教育机关会议》,《申报》1928年10月25日,第七版;《中大区扩充教育机关会议(三)——正式会议之第二日》,《申报》1928年10月26日,第十一版。
[69]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订《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第二册 初级中学之部)教育部鉴定发行,卿云图书公司印刷,1929 年10 月初版,1930 年4 月再版,第25、30~31、43页。
[70]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订《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第三册 高级中学之部),教育部审定颁行,卿云图书公司印刷,1930年1月初版,第48~50页。
[71]《五月革命纪念周举行办法》,《国民政府制发革命纪念日、纪念式、纪念办法及有关文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三九三;案卷号:2246;起止日期1928—1947。
[72]朱公振:《本国纪念日史》,世界书局1931年版,第7页。
[73]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卷,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588页。
[74]《训令第一一二三号(1929年8月26日)》,《教育部公报》第1卷第9期,1929年9月。参见[日] 小野寺史郎著《国旗·国歌·国庆——近代中国的国族主义与国家象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50页。
[75]《历书须加印革命纪念日》,《中央日报》1929年8月31日,第三版;又见《令饬全国书坊印行历书日历日记.应将革命纪念式及纪念日简表印入内.以广宣传》,《国民政府公报》第256号。周俊宇《党国与象征 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台北)“国史馆”,2013年,第81页。
[76]《辛丑和约国耻纪念宣传大纲(第二十八周年)(九月七日)》,《中央周报》1929年第65期,第20~22页。
[77]《整理报告》与《革命纪念日式》,《国民党“革命纪念日纪念式”》,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七一一(4);案卷号:497;起止日期不祥。
[78]《革命纪念日简明表》,《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2期,第10页。
[79]《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审计院农矿部工商部内政部交通部等组织法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及国民政府司法部训令代电》,四川省档案馆,档号:民167-07-13541。
[80]《训令:总字第四四四号(1930年7月28日)》,《湖北教育厅公报》1930年第1卷第8期,第12~13页。
[81]《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中央周刊》1930年第98期,第53~56页。
[82]《国民政府制发革命纪念日、纪念式、纪念办法及有关文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号:三九三;案卷号:2246;起止日期1928—1947。又见《五卅国耻四周年纪念办法》,《中央周刊》1929年第49期,第24页。
[83]中央宣传部:《国耻纪念宣传大纲》,《中国童子军司令部月刊》1931 年第22期,第28~29、38~43、47~49页。
[84][美] 何伟亚《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65页。
[85]《市立培本之国耻纪念会》,《申报》1928年5月10日,第十版。
[86]《市立芦滨小学举行雪耻周》,《申报》1928年5月8日,第十一版。
[87]《国耻馆开馆》,《河南教育》1928年第1卷第5期,第11页。
[88]《北京教育会举行国耻教育周》,《顺天时报》1928年5月5日,第七版。
[89]《本馆要电二》,《申报》1928年5月18日,第六版。
[90]《各埠各团体提交大会议案》,《申报》1928年7月24日,第十三版。
[91]《杭州青年会设立世界语暑期学校》,《申报》1928年6月26日,第十一版。
[92]钱选青:《三民主义教育之理论与实际(四)》,《申报》1928年7月20日,第十二版。
[93]《湘省教育会代表会决议案(一)》,《申报》1929年8月15日,第十一版。
[94]《市教育局函各校行宣传纪念周 在宣传周内一律改授废约问题》,《申报》1928年9月8日,第十二版。
[95]征夷:《山西中等校长会议纪(二)》,《申报》1928年10月17日,第十一版。
[96]《冯派石敬亭检阅改编各部》,《申报》1928年11月4日,第八版。
[97]《浙三中区教育行政联会纪》,《申报》1928年12月12日,第十二版。
[98]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编印《支那二于 排外教育》(1932年2月),第60页,(日)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JACAR 系统查询编码:B10070621700。转引自李欣荣《抗战前中日关于排日教科书的争端与交涉》,《近代史学刊》2016年第16辑,第101页。
[99]此表系笔者搜集整理资料而成,统计过程中虽存有遗漏,但大体上能反映当时出版情况。
[100]赵锡瑞:《绍兴县教育局訓令》,《绍兴教育公报》1929年第173期,第11~12页。
[101]《请订购国耻痛史及雪耻歌集》,《金山县教育月刊》1929年第5卷第9期,第76页。
[102]《本厅公函教育机关、县政府准革命军事新闻社函请采购国耻痛史文》,《吉林教育公报》1929年第37期,第3页。
[103]《中华书局宣传盛况补志》,《申报》1928年12月27日,第十四版。
[104]《吴县小学生之演说竞赛》,《申报》1928年6月4日,第十一版。
[105]《徐州各界之五卅纪念》,《申报》1928年6月1日,第十二版。
[106]《各工会消息汇志》,《申报》1928年6月,第十五版。
[107]《同群乐开游艺会表演粤剧》,《申报》1928年7月17日,第二十四版。
[108]马鹤天:《甘肃之政治与教育(三)》,《申报》1928年7月12日,第十二版。
[109]《筹设民众教育馆》,《申报》1928年11月15日,第二十一版。
[110]《函省垣各机关各级学校各书肆省外各中等学校矿务大学——据教育馆呈该馆中山俱乐部十月十七日开幕 又增设国耻纪念室请派员指导并赐以标语及国耻物品》,《河南教育》1929年第2卷第7期,第2页。
[111]济南中国像传通信社:《济南中山公园中蒋介石手书之“五月三日”国耻纪念碑》,《北洋画报》1929年第8卷第377期,第1页。
[112]《上海市宣传部制定反日设计教育大纲》,《申报》1928年6月13日,第十二版。
[113]《冯国维泣济南惨案国耻图及蔡公时遗像》,《大亚画报》1930年第226期,第2页。
[114]《国耻中之中国人民表情一览》,《上海漫画》1929年第54期,第3页。
[115]天津同生照相馆摄《五月三日天津东马路墙上之国耻宣传画及中山中学校讲演队》,《北洋画报》1929年第7卷第316期,第1页。
[116]《漫画:誓雪国耻》,《革命外交周刊》1930年第14期,第1页。
[117]《浙江大学颁发国耻歌》,《兴华》1928年第25卷第39期,第42页。
[118]朱因、吴伯超:《五三国耻歌》,《音乐杂志》1928年第1卷第4期,第2页。
[119]《国立音乐院国耻特刊将出版》,《申报》1928年5月30日,第十二版。
[120]《誓雪国耻歌(同岳武穆满江红歌谱)》,《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14期,第10页。
[121]《毋忘国耻歌》《毋志国耻歌》,《江西省政府公报》1928年第36期,第121页。
[122]宋效溓:《誓雪国耻歌》,《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14期,第10页。
[123]刘绍霆、宋箴甫:《思国耻》,《雁门旬刊》1928年创刊号,第43页。
[124]伍朗如:《雪耻歌》,《学生文艺丛刊》1930年第6卷第1期,第177页。
[125]相关内容可参考拙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耻歌研究——以歌词为中心的考察》,《人民音乐》2013年第5期。例如1930年时人就写有《五卅惨案歌》,歌词既渲染了民族之耻、国家之恨,又呼吁毋忘国耻:“一要不买外国货,二要经济绝交,大家团结该一致,莫作五分钟热气。”应司《五卅惨案歌》,《党务月刊》1930年第3期,第84页。
[126]李纯仁:《五三国耻纪念做学教(一)》,《地方教育》1930年第14期,第1~6页。
[127]秦湘荪:《五三国耻纪念做学教(二)》,《地方教育》1930年第14期,第1~4页。
[128]《歌曲说明——国耻歌》,《音乐教育》1935年第3卷第3期,第7~8页。
[129]《国耻观念之激发》,《浙江大学教育周刊》1929年第49期,第26~27页。
[130]《全国反日大会第五日记》,《申报》1929年3月6日,第十三版。
[131]《国耻讲演收入唱片训令》,《申报》1929年3月7日,第十五版。
[132]《关于图书馆博物馆保存古物古迹事项》,《申报》1929年3月16日,第十七版。
[133]《自来水标准检验法(续)市卫生局》,《申报》1929年4月13日,第二十二版。
[134]《泣告同胞注意九一八》,《申报》1932年9月16日,第二版。
[135]《苏民厅训练公安人员》,《申报》1930年7月3日,第九版。
[136]《国耻史教授纲要》,《河北省立民众教育人员养成所工作报告》1930 年第1期,第8~9页。
[137]也鸣:《我的五月感想》,《邮声》1930年第4卷第5期,第66页。
[138]虞和德:《五三国耻纪念特刊出版感赋二章》,《御侮宣传报》1930年第2卷第8期,第6页。
[139]王漫宇:《国耻小说:五九的影象》,《会报》1928年第43期,第115~118页。
[140]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141]《教部编审处第十一次审查会》,《申报》1929年6月21日,第十一版;《教部编审注重国耻教材》,《福建教育周刊》1929年第26期,第25页。
[142]《河南教育厅便函》,《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22期,第47页。
[143]《教部编审图书工作和计划》,《申报》1930年1月15日,第十一版。
[144]《本厅命令》,《湖北教育厅公报》1930年第1卷第16期,第35~36页。
[145]蒋镜寰:《图书馆之使命及其实施》,《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29年第4卷,第3页。
[146]岂凡:《五月放假月》,《一般》1929年第8卷第1期,第256页。
[147]《国耻真义》,《邮声》1930年第4卷第4期,第14页。
[148]李纯仁:《五三国耻纪念做学教(一)》,《地方教育》1930年第14期,第1~6页。
[149]孙茀侯:《国耻与教育》,《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1年第2卷第36期,第3页。
[150]《北平舞场竞举行鲜花跳舞大会 纸醉金迷中度过国耻日》,《大公报》1931年5月12日,第五版。
[151]《论著——为国耻问题告教育界同人》,《浙江大学教育周刊》1929年第43期,第1~3页。
[152]《本厅举行国耻纪念黄厅长报告纪念意义并应注意之点》,《湖北教育厅公报》1931年第2卷第10期,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