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

四、结 语

“如此被称为‘聚金盆’之鬼才岛德藏,借上海交易所赚得盘满钵满,在世人面前肆无忌惮地招摇过市。然而,此人却已落入骑虎难下之势,殊不知,这支那交易所早已到了由福转祸之际。”此乃《北滨盛衰记》作者松永定一对岛系在华三交易所的评价。1927年,岛德藏受交易所违法事件(含天津交易所等在华交易所相关问题)牵连而埋单,于天津交易所清算了结不久后的1933年12月,在大阪美术俱乐部对其财产进行拍卖。这次拍卖交易,是要以“岛的部分个人财产,来抵扣因天津交易所股票认购等造成的742万元损失”。当岛德藏得知心爱之物——雪村的山水横轴被其劲敌野村德七拍下时,长叹一声“我输了……”从此定格在世人记忆中而成为绝唱。[62]

通过以上考察,将其简要归纳为以下7点:

1.以岛德藏为首的日本资本家,趁“一战”后日资大举进入中国之际,在外务省及日本总领事允许下,于中国最繁荣商业都市中的“冒险家乐园”,创办了三家交易所。

2.交易所作为特别业种,理应在国家及政府监督和管理之下,但日资在华创办各交易所,实际上不但违反了国际惯例,同时也为中日两国法律所不容。

3.岛德藏等人及其交易所牟取之暴利,一是成就于“史上未曾有之大投机时代”,二是来自操纵各自社股。

4.交易所市场走向低迷的主要原因,一是海内外整体市场行情不佳,二是华商交易所接踵设立对其产生的抵制作用,三是反日运动日益高涨。

5.各交易所高层为挽回颓势所作的种种努力适得其反,加速了经营恶化,最终走向清算与倒闭。

6.岛德藏以“提携日中经济”为名谋取私利,不但没有对两国经济带来任何利益,却令当地日本人感到此举伤害了两国之间的感情。

7.所谓正面积极影响,便是催生了华商交易所的诞生,交易所刺激华商奋发图强加紧自立,起到了就近模仿学习的样板作用。不过比起既有的负面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63]

(虞建新,原上海市档案馆馆员、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注释】

[1]笔者于1992—1994年期间担任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本文为研究课题“近代上海日中经济关系”成果之一。日文译稿曾经发表,原标题为《1920年代前後、日商在華取引所の考察—島系の上海·天津·漢口取引所—》,金丸裕一译,刊载于《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会报》第40号,1994年。揆诸这些年来,关于日本交易所在华活动的中文论文还有虞建新:《日商上海取引所及其与上海华商交易所业之关系》,《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1、2期;孙建华:《民元后大连地区日本取引所的合并及其思考》,《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1期;韩海燕、韩美堂:《取引所,曾经的青岛版“华尔街”》,《走向世界》2016年第7期;孙建华:《早期日本取引所的海外扩张暨东北地区日本取引所的变迁》,《金融教育研究》2019年第19期;等等。相较之下,本文具有叙述的全面性和充分利用日文原始档案的特点,故而颇感有发表中文原文的必要,借此恭请学界指正。

[2]驻长春领事山内四郎致外务大臣石菊次郎之书函《关于设立长春取引所信托株式会社之件》(1916/1/22),《取引所关系杂件长春之部》,档案号3.3.7.39-1,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3]《青岛取引所概况》,《本邦取引所关系杂件在外之部青岛取引所》,档案号E.2.4.0.1-1-6,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4]《上海取引所设立意向书》(1917/10/15),《取引所关系杂件上海之部》,档案号3.3.7.39-6-1,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上海之部》分为两卷,后文分别以(外S-1)、(外S-2)略称。

[5]押川派、岛派《汉口取引所设立意向书》(1920/2)、(1919/12/3),《取引所关系杂件汉口之部》,档案号3.3.7.39-10、3.3.7.39-10-1,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汉口之部》分为两卷,后文分别以(外H-1)、(外H-2)略称。

[6]《天津取引所设立意向书》,《取引所关系杂件天津之部》,档案号3.3.7.39-9,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天津之部》一卷,后文以(外T-1)略称。

[7]岛派《汉口取引所设立意向书》(1919/12/3),(外H-2)。

[8]高纲博文《上海事变与日本居留民》,(日)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抗日战争:日本、中国、美国》,(日)中央大学出版部,1993年,第28页。

[9]福岛圆照《战前期中国在留日本人口统计(稿)》,《和歌山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科学》33,1984年,第24页。

[10]外务省通商局《在天津总领事馆管辖区域内事情》,大正十三(1924)年3月,第2页。

[11]外务省通商局《在汉口帝国总领事馆管辖区域内事情》,大正十三(1924)年7月,第3页。

[12]外务省通商局《在上海帝国总领事馆管内事情》,大正十(1921)年8月,前引书《在天津总领事馆管辖区域内事情》与《在汉口帝国总领事馆管辖区域内事情》。

[13]有关上海交易所详细情况,可参考拙稿:《草創期上海の取引所業について—日商上海取引所を中心に—》(泉谷阳子译),《近きに在りて》(近邻)第25号,1994年5月;《日商上海取引所及其与华商交易所业之关系》(上)(下),《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1、2期。

[14]《有吉明函呈本野一郎》(有吉明函呈本野一郎)(1917/12/26),(外S-1)。

[15]时日元与中国元比价大致相等,在此均以中国元表示。

[16]山崎馨一致内田康哉书函《丰岛仲买人开口合约始末报告》(1920/8/15),川村博致内田康哉书函《上海取引所亏损填补暨总店移址事宜》(1921/4/29),(外S-2)。

[17]山崎馨一与内田康哉往返书函《上海取引所金票交易开始事宜》(1921/1-9),(外S-2)。

[18]矢田七太郎致币原喜重郎书函《上海取引所解散有关事宜》(1927/4/18),《本邦取引所关系杂件在外之部上海取引所》,档案号E.2.4.0.1-1-8,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后文以(外S-3)略称。

[19]《清算事务了结报告股东大会决议录》(1929/6/30),(外S-3)。

[20]上村伸一致田中义一书函《上海取引所清算了结报告书(递送件)》(1929/7/2),(外S-3)。

[21]《天津取引所设立意向书》(1919/4/10),(外T-1)。

[22]船津辰一郎致内田康哉书函《天津取引所设立有关事宜》(1919/12/4),(外T-1)。

[23]内田康哉致船津辰一郎书函《天津取引所设立有关事宜》(1920/1/19),《天津取引所发起人回执书》(1920/2/24),(外T-1)。

[24]船津辰一郎致内田康哉电报(1920/2/21),(外T-1)。

[25]《钱钞交易许可再度请愿书》(1920/10/23),(外T-1)。

[26]铃木武志《天津取引所调查书》(1924/8),《本邦取引所关系杂件在外之部天津取引所》,档案号E.2.4.0.1-1-5,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后文以(外T-2)略称。

[27]《天津取引所休业》,《东京朝日新闻》1926年11月26日。

[28]《商工事务官兼外务事务官藤田国之助复命书》(1928/2/29),(外T-2)。

[29]《天津取引所第13期报告明细书》(1927年上半年期),(外T-2)。

[30]《天津取引所解散认可请求》(1928/5/8),(外T-2)。

[31]《天津取引所清算事务了结报告书》(1933/4/20),(外T-2)。

[32]内田康哉致濑川浅之进电报(1920/1/27),(外H-2)。

[33]内田康哉致濑川浅之进书函《汉口取引所设立有关事宜》(1920/5/12),(外H-2)。

[34]布根康吉致小幡酉吉书函《驻汉口英国总领事对汉口取引所设立态度之报告》(1922/4/3),(外H-2)。

[35]《汉口取引所第1期营业报告书》(1922年上半年期),(外H-1)。

[36]濑川浅之进致内田康哉电报(1923/2/14),(外H-1)。

[37]高尾亨致币原喜重郎书函《汉口取引所现状相关报告》(1926/1/29),《本邦取引所关系杂件在外之部汉口取引所》,档案号E.2.4.0.1-1-9,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后文以(外H-3)略称。

[38]《汉口取引所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录》(1926/4/28),(外H-3)。

[39]《汉口取引所解散认可请求》(1926/4/6),(外H-3)。

[40]上海市档案馆《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档案史料丛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282页。

[41]《铃木喜三郎复币原喜重郎函》(1917/8/11),(外S-1)。

[42]《大正七年(1918年)3月27日众议院议事速记拔萃》,(外S-3)。

[43]《关于交易所近闻汇录》,《银行周报》(上海)第2卷第44号,1918年。

[44]《日本人取引所开业遭反对》,《东京朝日新闻》1922年5月24日。

[45]《汉口取引所问题相关事宜》(1922/8/9),(外H-1)。

[46]《汉口取引所问题相关事宜中日往返备忘录(递送件)》(1922/8),(外H-2)。

[47]《汉口取引所问题相关事宜》(1922/8/9),(外H-1)。

[48]濑川浅之进致内田康哉书函《汉口取引所与湖北中国官吏及中国报纸之关系》(1922/9/28),(外H-1)。

[49]《上海取引所近况》,《银行周报》第3卷第5号,1919年。

[50]《日本汉口取引所之黑幕》,上海《新闻报》1922年5月25日。

[51]船津辰一郎致内田康哉书函《天津取引所设立有关事宜》(1919/12/4),(外T-1)。

[52]铃木武志《上海取引所所见(下)》,《东京朝日新闻》1924年8月12日。

[53]高尾亨致币原喜重郎书函《汉口取引所现状相关报告》(1926/1/29),(外H-3)。

[54]《日本汉口取引所之黑幕》,上海《新闻报》1922年5月25日。

[55]《在支取引所类似机关杂件》,档案号3.3.7.39-14,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

[56]上海市政协编:《上海文史资料》第11辑,第4页。

[57]高尾亨致币原喜重郎书函《汉口取引所现状相关报告》(1926/1/29),(外H-3)。

[58]松永定一:《北滨盛衰记》,东洋经济新报社,1959年,第183~184页。

[59]《岛系在支取引所解剖——汉取停业同时股价仅六元》,《大阪朝日新闻》,1924年剪报,(外H-3)。

[60]拙稿《日商上海取引所及其与华商交易所业之关系》(下)所附“上海交易所期别交易额及手续费一览表(每期半年)”,《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2期,第51页。

[61]《上海取引所股东会经过》,《银行周报》第8卷第22号,1924年。

[62]前引《北滨盛衰记》,第184、192~194页。

[63]详见拙稿《日商上海取引所及其与华商交易所业之关系》(下),《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2期,第5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