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莲文化的现实故事:孙文莲、中山莲、中山红台、逸仙莲
在国际上,以名人命名花卉新品种有悠久的历史,如法国的月季、新加坡的兰花、荷兰的郁金香等,都成为传播本国文化的载体,传递友好情谊的美丽使者。“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习近平,2016),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我们熟知的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学校、中山医院、中山装等,各地还用“孙中山”来命名花,以纪念一代伟人。就莲花而言,目前有4个品种同孙中山相关,分别是日本友人命名的“孙文莲”、中山市的“中山莲”和“中山红台”、南京市的“逸仙莲”,这些莲花的背后不仅具有传奇故事,也成为弘扬中山思想、传播莲花文化、推进对外友好的经典案例。
1.孙文莲。田中隆1918年获孙中山赠送的四颗莲子,将其视为“传家宝”存放在金库保管,后为其子田中隆敏继承。1959年9月,田中隆敏委托日本著名荷花专家大贺一郎博士进行培育。当时的四颗莲子,一颗已经发霉,留存的三颗经培育发芽,可惜一株苗被老鼠吃了,另一株枯萎了,仅幸存一株宝贵的幼苗,在精心呵护下,于1962年8月7日绽放第一朵花,被命名为“孙文莲”。
从四颗莲子到“孙文莲”,至今已穿越百年历史,背后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孙中山随身携带的四颗莲子来自何处?是别人赠送的还是孙中山先生本人亲自采集的?是野生莲还是栽培品种?它同其他莲花的亲缘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等等问题,均尚无定论。关于莲子的来源目前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辽宁普兰店古莲子(张磊、杨瑞云);二是杭州西湖的莲子;三是广东中山的莲子(李尚志、李素霞)。目前,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荷花专家、国际荷花登录权威田代科博士正在综合实地考察、人物访问、文献调研、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相信不久谜底就会揭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文莲”自开花之日,就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据《人民日报》报道,1972 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后,日本作家富成博带着“孙文莲”访问北京,并将其赠送给了北京中山公园,“孙文莲”第一次回到故土;1979年,日本唐招提寺主持森本孝顺长老,将“孙文莲”等一批珍贵的荷花品种交给了在日访问的邓颖超,后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栽育;1986年和1991年日本荷花专家古幡光男先生,先后两次赠送“孙文莲”的藕种给台湾,种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1995年,下关市中日友好协会会长金田满男先生赠青岛“孙文莲”,并亲自栽种在青岛中山公园内;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青岛中山公园在全国中山公园联谊会上将“孙文莲”的分株赠送给全国各处的中山公园;2018年,日本京都花莲研究会理事、事务局局长金子明雄将“孙文莲”莲根交给孙中山先生曾孙孙国雄,带回孙中山家乡广东中山市,“一朵莲花,百年情缘”的故事,成为全国对外友好协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33个经典案例之一;2019 年,孙中山先生的母校——广东中山翠亨小学将“孙文莲”作为礼物赠送给南京市中山小学;2020年,南京市中山小学赠送莲子给全国多地中山小学,在小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莲文化活动。
2.中山莲和中山红台。重瓣的白莲和红莲是广东中山长期种植的品种,一直没有正式命名,直至2002年,被誉为“荷花夫妻”的中国荷花专家王其超、张行言夫妇到中山考察荷花资源,鉴定这两种莲花是中山特有的本土品种,因中山市是孙中山的家乡,教授夫妇将白莲命名为“中山莲”,红莲品种命名为“中山红台”,2005年入选《中国荷花品种图志》。
3.逸仙莲。由南京艺莲苑的荷花专家丁跃生培育而成,2006年首次开花,因“与孙文莲近似,故以孙文字逸仙命名”。“逸仙莲”有中美莲杂交血统,株高、花大、花期长,能结实。除了广东中山孙中山纪念馆、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等地外,全国其他许多单位和个人有收集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