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双袜子上兰州

借双袜子上兰州

1949年7月29日,李培福接到西北局电报通知,要他将专署工作交给别人,立即赶到陕西长武找西北军政委员接头,支援十九兵团解放兰州。临行前,身为专员的李培福竟没有一双袜子穿。无奈之下,借了别人的一双破袜子,让爱人刘波连夜缝补后穿上。次日凌晨,李培福告别陇东这块凝结他半生辛劳的黄土地,赶到陕西长武,加入了西进解放兰州的洪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离开黄土塬没袜子穿的窘境,让李培福感到无奈和尴尬。但是,解放初期的陇原大地,都处在一种近乎赤贫的境地。

李培福的出身和经历,在干部队伍中,有一个别样的称谓:“工农干部”。这个称谓,褒贬杂合,耐人寻味。在证明自己出身好、革命经历辉煌的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其他的内容。

1956年,李培福正值当年,可是,四十五岁的他在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这个岗位上,因为“小农经济意识”,在“三反”整风运动中犯了错误。

▲李培福故居

李培福认真总结自己的失误,向省委做了认真严肃的检讨。他承认自己“理论学习不够坚持,思想水平赶不上客观形势”,反思自己“看问题不够敏锐”。但他想得更多的是,面对全省极度贫困的农民,自己“缺少周密的计划性和综合性研究”。这个反思,让他陷入沉思。是呀,时代在变化,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本来就有着本质的区别。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落后的大省,该如何周密计划,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过上富裕的生活?至于工作“作风粗糙”,他承认,自己确实性格急了一点,火爆了一点,在以后的说话做事上,可真要下决心改正了。

李培福的检讨在省革委会会议上得到一致通过。虽然从农村工作部部长的岗位上下来了,但在他的心中,尽管换成了副主任、副省长的称呼,具体工作的内容没有变,仍然是全省的农业工作。

这一天是1956年6月8日。

李培福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那一段深刻反省的日子里,也是他最为焦灼的日子。每当这个时候,他都面对毛泽东同志写给他的“面向群众”四个大字,在烟雾缭绕中心里翻江倒海。“面向群众”,这四个沉甸甸的大字,把李培福带回了过去的岁月。

这份荣誉获得于1943年1月14日。那时,他担任华池县县长,参加西北中央局在延安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的盛会。会议闭幕之前,在近几年里领导国民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克己奉公,在群众中颇有威信的干部中,选拔李培福等二十二名优秀干部予以表彰。同时受到奖励的还有三五九旅、延安县委县政府及延安南区合作社三家单位。三家单位名称和二十二名受奖同志姓名及主要成绩,在大会上宣布。李培福被授予“劳动英雄”荣誉称号,并上台领奖。由林伯渠同志授奖,团体奖品为西北局赠送的红绸旗,个人奖品除毛毯外,还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逐一给这些党政领导干部中的生产英雄们写的奖状和题词,勉励他们时刻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李培福记得清楚,毛泽东同志给他们的勉励非常珍贵。此时回想起来,他突然又有了新的感悟。他记得,毛泽东同志给他们每个人的题词都不一样,给他的题词是“面向群众”,给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的题词是“密切联系群众”,给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的题词是“一刻也离不开群众”。主席给地方干部的题词都离不开“群众”二字。而为陇东驻军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的题词是“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显然,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很有针对性。在那次大会上,毛泽东做了关于领导问题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领导就是集中人民意见,经过思考研究变成党的意见,然后又将党的意见拿到人民中去实践,这就是所谓的群众观点和领导艺术,就是真正的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李培福明白了,毛泽东同志为陇东老区干部的题词,从不同侧面,对生产英雄提出了希望与要求,为以后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除了政策层面的解读和理解,自然也会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而别有深意。那么,主席题词对自己又包含了怎样的要求?李培福细细回味当初发生的一切,极力给自己找寻前行的方向。记得当时授奖时,全场掌声如雷。李培福觉得自己来自于黄土地,只是为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想到竟然能得到领导如此的肯定和奖励。

个人的进退,比起老百姓的生存,实在不算个什么呀。解放之初,省委就把发展甘肃的水利事业,作为改善农业基础结构,增加人民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自己实在是没有就此消沉的理由。

来自黄土塬的李培福,从一个农民到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农民的冷暖,自然装在心里。认真看着毛泽东同志写给自己的四个大字,他似乎理解了更多。可是,他面临的却是一个非常时期,在这个非常时期,要想扎扎实实做一点事情,需要非常的忍耐,需要非常的等待,更需要非常的智慧。

烟雾缭绕中,李培福陷入沉思。检讨通过,并不意味着工作就会一帆风顺。彻夜不眠的灯光,让一些人认为他是在为自己丢掉的官职苦闷。也有一些人,上门为他解闷打气,劝说他接受眼前的事实。然而,谁也没料到,李培福压根儿就没想这些,他满脑子都在盘算计划自己将要开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