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

千呼万唤

民调工程虽然是后来新增加的项目,但是,在二期工程开建之初甚至更早,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82年的初春,时任民勤县水电局副局长的王尚宏,因民勤县跃进总干渠衬砌工程,到甘肃省水电设计院联系工作。在设计院总工程师曹湘云的办公室,无意中看到了为解决景泰县、古浪县部分乡镇以及内蒙古阿左旗漫水滩的用水问题,准备在景电二期工程的方案中,通过延伸渠道和增加流量来解决这些难题。

王尚宏从中嗅出了机遇,返回民勤后立即向时任县委书记赵敬中、县长魏育林做了汇报:既然有可能把黄河水从第十泵站引到漫水滩,再经第十三泵站引到古浪大靖镇、土门镇,那么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黄河水引到民勤?

王尚宏的信息迅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同意。县上决定由县委副书记李能儒带领县水利局、计委、农委、农林办的负责人,分乘四辆北京吉普车,前往古浪县土门镇。从土门镇北面的大土沟进去,沿大土沟一直到位于原武威县吴家井乡洪水村的洪水河泉水出露点出来,一路畅通。大土沟是已经干枯了的洪水河上游段,当作引水渠道没有一点问题。

心中有数后,民勤县领导立即决定由魏育林和王尚宏等前往兰州游说省水利厅领导,从景电二期给景泰、古浪调水的基础上,把工程规模再扩大,给民勤调水二亿立方米。此举省水利厅不同意,认为工程规模和投资太大,不仅中央不会批准,省里也不会批准。经魏县长再三陈述民勤缺水的现实情况,说明只要一个从技术上可行的文件,其他如投资问题等,由县上直接到北京申请解决。水利厅领导架不住魏县长多日的软磨硬泡,通知设计院做扩大原方案设计规模,给民勤增加调水二亿立方米的新方案。

拿到新方案,魏育林喜不自禁,却不知道,他给自己拿了一个烫手的土豆。

*荒无人烟的腾格里沙漠。

1983年春节刚过,由县长魏育林带领县计委主任李临谱、水电局副局长王尚宏,拿着省设计院景电二期新方案的项目建议书,启程赶赴北京。到达北京后,首先找到了农牧渔业部的何康部长。在这之前,何部长曾两次来过民勤,魏县长认识。何部长又亲自联系了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再由宋平联系其他相关部委的领导,并于正月十二日早九时,在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所在地,西皇城根王爷府的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领导很多,有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三西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瑞山,三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贵,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宁俊生,水利部部长办公室主任杨德瑞等。会议由宋平主持。民勤县县长魏育林在会上做了汇报发言。他详细汇报了民勤干旱缺水、土地沙化、植被退化、生态恶化、大片耕地弃耕、农民年年外流的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从景电二期大方案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给民勤调二亿立方米黄河水。经过几个小时的座谈,与会领导几乎都做了表态发言。一致认为,从景电二期大方案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为民勤解决二亿立方米水的办法是可行的。宋平在座谈会结束后,当着魏县长的面给甘肃省计委主任陈大德打电话通报了座谈会议精神,并叮嘱,在上报景电二期的大方案中一定要考虑到民勤问题。

会后第四天,即农历正月十六日,当魏育林、李临谱、王尚宏三人带着这个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返回民勤后,才知道这次到北京汇报民勤缺水问题不仅没有功劳反而闯下了大祸。武威地委一位领导说魏县长越级在北京反映问题告了地委的状。紧接着省委一位领导为此大发雷霆的消息也传到了民勤,说魏县长目无上级,越级到北京反映问题就是向中央告省委的状。不久,魏育林被免去县长职务。后来,省政府在向国家计委报告的景电二期方案中,只字未提民勤。就这样,民勤失去了外调水2亿立方米的最佳时机,而且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二期最后十三泵站攻坚的时候,也就是1993年1月上旬,景电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陈可言、省水电设计院副总工曹湘云等赴民勤湖区调研缺水情况。民勤缺水的残酷现实,给陈可言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但是,他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外流域向民勤调水,少了无济于事,多了将是一个投资巨大的水利工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民勤缺水的问题?

这一年的6月29日至30日,阎海旺省长、路明副省长及省上有关单位领导来景电工程现场调查研究,阎海旺省长对民勤调水问题做了具体指示。

从11月11日至12日,十三泵站胜利上水之后,路明副省长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省计委、省建委、省农委、省两西、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电力局、省水电设计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来景电二期工程调查研究。路副省长一行用一天的时间现场查看了景电二期工程和民勤调水上段线路,听取了陈可言的工作汇报和省水电设计院民勤调水方案的情况介绍。

其实,早在1992年,路明副省长就知道民勤人民为水的奔波和诉求。当时,时任民勤县政府副县长王世茂、水电局局长王尚宏曾为此多次请示省水利厅厅长李佐栋,答复是:前期工作只有省水电设计院做,因设计院是企业管理,一动就要钱,而水利厅又无法解决勘测费,这个问题只有找省政府贾志杰省长解决。

王世茂和王尚宏去省政府求见省长。

省长的秘书处长安排了一个小时的见面时间。听了王世茂的汇报,贾志杰省长立即给当时的水利厅长李佐栋打了电话:民勤调水方案的前期工作由水利厅安排落实,勘测费由民勤县政府自筹解决。

对民勤的缺水问题,省水电设计院一点也不陌生。早在1991年,省水电设计院(又称水利部兰州水电设计院)继黄河黑山峡段调水济民的线路被否决后又提出景电三期方案。所谓景电三期方案即在景泰县五佛寺的景电一期、二期泵站引水处,再建一个三期泵站,修一百公里输水总干渠,总提水扬程六百五十米,经十三级泵站提水五亿立方米,投资概算十二亿元人民币。提水五亿立方米,沿途给古浪县的土门镇、泗水乡、黄花滩分水五千万立方米,给今凉州区的吴家井乡、长城乡分水五千万立方米,剩余四亿立方米沿洪水河修专用渠道把水送到石羊河蔡旗断面。经国家计委、财政部审查后认为,甘肃已经运行的景电一期、二期,提水成本高,负担重。若再建一个景电三期,仅电费补助一年就得二亿元,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

*陈可言在施工现场了解情况。

大调方案被否决之后,省水利厅的专家及武威地区水利处的左凤章们又大胆地提出小调方案:用景电二期的空闲容量(约八千万立方米),扩大原有的输水干渠和泵站,再新建一段沙漠暗渠,把水送到洪水河泉水出露点处与洪水河原有的水混合后进入红崖山水库。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调水量较小,只有几千万,最大不到一个亿的工程,规模小,投资自然也少,容易被批准。方案提出来了,但是由谁来做前期工作,勘测设计费哪里出,没有着落。

贾志杰的介入和关心,让这一方案峰回路转。拿了省长的“尚方宝剑”,王世茂、王尚宏立马返回民勤,第三天就拿了县政府的五十万元信汇自带交给了省设计院,设计院很快安排开展工作。景电二期,通过加大加高总干渠,加大更换泵站机组,从十三泵站的南北分水闸修一条一百公里长的专用渠道,在保证原二期灌区用水的前提下,给民勤调水八千万立方米是可行的。

于是,设计院向贾省长做了专题汇报,贾省长同意了设计院的意见。

路副省长的此次考察,显然是到推动工程建设的阶段了。对民勤调水问题,路副省长指出:这次通过现场参观,搞清了情况。民勤调水工程本身有几个有利条件。一个是自流,工程比较简单,没有泵站,没有大的桥梁;第二个是施工条件比较好,工程基本上沿铁路、公路走;第三个是渠线只有九十五公里,可以全线展开,加快施工进度。要求在年底前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心设计,把造价尽量放到最低,多渠道筹集资金,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尽快立项开工,打一个歼灭战,用一年半到两年,顶多三年出头的时间,完成民勤调水工程,缓解民勤缺水问题。

民勤县委书记祁子湘、县政府县长王世茂、县人大主任何立臻参加了这次事关民勤生死的会议。

为了这一天,民勤人付出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