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先行

粮草先行

1971年4月,指挥部召开了计划会议。贺建山组织参会人员,认真学习了全国计划会议精神和周总理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几次讲话,传达了省计划会议精神。在此基础上,制订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全年的工程建设计划,提出了国庆上水的要求,统一了国庆上水的特别措施和认识,树立国庆上水的信心,坚定决心。国庆上水的攻坚战,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发动和组织的。

李培福私底下和贺建山交流:“老贺呀,对国庆上水,你认为怎么样?你有多少把握?”

贺建山看着李培福,回答很坚决:“只要我们努力,我看不成问题!”

4月5日,指挥部计划组组长吴之海向指挥部领导和有关的负责同志传达了省计划会议精神,汇报了省上领导对景电工程的指示:“投资1500万元,一定要保证十一国庆节单管上水。”

得到省上领导的支持,李培福的信心更加坚定,决定召开景电工程计划会议,要求各组及工程团认真准备,一定把会议开好。工程团连以上干部、民工团营以上干部、二师指挥所的领导干部、指挥部各组的负责人及主要骨干参加了会议。

会议从4月10日开始,到19日结束,共开了十天。会议由李培福、贺建山等人主持。

李培福神情肃穆,口气坚定地说:“国庆水上草窝滩是定死了的,输电线路的架设,从4月1日已经开始了,三泵站以下的土建初具规模,但三泵站以上的高渡槽还没有开始,大填方进度很慢,110千伏变电所也没有动工,预应力压力混凝土管还未投产。国庆上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还要出大力,流大汗!”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弹弹烟灰,加重了语气:“这次会议要认真落实指挥部1971年年基本建设计划,保证国庆水上草窝滩。”

会议期间,李培福、贺建山相继做了几次振奋人心的讲话。李培福说:“去年6月29日胡继宗同志来,提出要今年国庆水上草窝滩,当时我是接受了这个任务的,所以压力就更大了!”他坦承:“具体领导一项工程的事,我是没有搞过的,在思想上是踩着石头过河的。”可是他又充满信心:“我认为有省上的重视,厂矿的帮助,再加上我们的工人、贫下中农、军垦战士的干劲,是可以办到的。”

贺建山继续说道:“这次的会议是战斗的会议,是落实水上草窝滩的会议。我们全体党员要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19日会议结束,李培福在总结发言时又做了强调:“国庆水上草窝滩,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很大的政治意义。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他缓和了一下语气,微笑着看了一下认真听讲的领导们,诙谐地说:“我们要老王打狗,一起下手。”会场里发出了轻松的笑声。但是,李培福的语气又严肃了起来:“这个任务,对我们所有的同志是一场严肃的考验,希望我们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全体同志都能经得起这场考验!”

李培福弹弹烟灰,长出了一口气:“我准备要拼上老命干了,你们准备得怎么样?我要求,以后机关只留少数人,天塌不下来。其他的人都要下去,把问题解决在现场上。”他的最后一句话,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希望我们,希望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为国庆上水而奋斗!”

随后,陈可言就保证,国庆水上草窝滩在工程中的具体问题一一落实,他强调,争取年底水上六泵站,国庆前保证一泵站到四泵站通水。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要组织打好三场战役:4至6月份,“主攻”渡槽,“横扫”土建,“围歼”变电所。7、8两月份,“主攻”安装,“全歼”渡槽。9月份试水,机电调试。必须保证的重点是:四号隧洞,八号、九号、十一号渡槽的施工建设,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差错或者有所延误,国庆水上草窝滩的目标就有可能拖后。

国庆水上草窝滩的目标,具体而充满诱惑,点燃了全体工程建设者的热情,对在工地参加建设的民工来说,更是非同一般的鼓舞:指日可待,他们朝思暮想的黄河水就要流进景泰川,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加把劲,尽快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施工高潮的到来,让姜作孝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每天来后勤组催要材料、争抢材料的施工人员一拨拨不断。张自强笑:“你这里争争吵吵、热热闹闹就对了,如果有一天冷清了,就说明工地出现问题了,反倒麻烦了。”

姜作孝只有苦笑着摇头。存在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景电工程建设的进度怕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困难。说实话,在这个时候,姜作孝开始怀疑自己了。到后勤组工作以后,随着工程的进展,姜作孝越发感到自己不太能胜任这个岗位了;因为工程越紧张,物资供应的矛盾越突出,而他过去又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面对数以千计的材料名称、长长的设备清单,面对众多争着要材料的材料员、工区领导,面对时时出现的停工待料的场面,他真是感到力不从心,无力招架了。每天走进办公室,姜作孝不得不面对一大堆材料告急的难题,想躲不能躲,想避避不开,实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人山人海、群情振奋的建设工地。

李培福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物资供应工作尤为重视和支持。李培福也知道,在这个搞政治讲斗争的年代,工程需要的材料不一定有就能拿过来。很多次在姜作孝面临困境的时候,李培福都会主动出面帮助解决。对主要材料的缺口,李培福会亲自出面积极争取或写信派人去交涉。李培福也会不失时机地向有关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呼吁,以争取工程急需的物资,包括钢材、木材、运输车辆等。除了争取物资供应,李培福还十分在意物资供应队伍的组织和思想工作。为实现国庆节上水的战斗目标,工程全线铺开,材料供应捉襟见肘。当时总干等五个泵房和全部渡槽暗渠等一起展开施工,施工供电、供水全靠柴油动力解决,因此工地除了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外还需要大量的柴油发电机,以及柴油和柴油机修理的配件,还有施工铺开后所需的大量常用工器具。一时间,这些需求像一股狂风般向后勤组袭来。对于这些,当时后勤组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度出现混乱,工地上产生了不少意见。加上后勤组两个组长在相互配合上也有失协调,局面很被动。

李培福经过冷静观察,找到姜作孝,为解决后勤组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扩大的办公会议,除通常的办公会议成员外,后勤组的主办人员都参加了会议。

李培福在这次会上针对后勤组的工作做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讲话,他说:“今天的会议专门研究后勤组的工作。国庆上水,关键问题在领导。我们机关,包括后勤组的同志,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我要负责任。有的工地停工待料,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例如有的工地缺钢筋,四泵站缺板材、方子,有的地方缺杉杆。我到仓库看了工地缺的东西,仓库里有板材100方,缺吗?有的工地缺杉杆,一泵站就有闲置的杉杆。仓库里放着,有的工地多余的物资在那里风吹日晒,有的工地却没有用的,这是什么问题?”

没有人敢回答他的问题,但每个人都心头一顿:“他啥时候了解得这么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李培福用严厉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拿拐杖敲了敲桌子:“是领导问题,是作风问题。后勤组现在是关键。为了保证国庆上水,后勤组的人员要动起来,要深入工地,要具体了解施工进度,要掌握各工地的用料情况,不能光等着下边来要。有的材料如水泥、杉杆与常用的东西,要根据情况主动送到工地,要变被动为主动。后勤组今后要两天汇报一次工作,有问题要随时解决。后勤组的人员不够,要抽些人充实后勤队伍。后勤组的老丛和姜作孝要明确分工,老丛管物资站,姜作孝管工地供应及运输工作。”

宣布了最新决定,李培福站起身,用不容置疑的口气重申:“国庆上水是硬的,后勤的干部要紧张起来,谁的工作出了问题谁负责,谁出了问题,我就要批谁一竿子!”

很显然,这次会议对后勤组是一次很大的震动。姜作孝怀疑自己的心思就此打消了。虽然后勤组的主要责任落在了他的肩上,虽然担子更重了,但是李培福的讲话,似乎给他了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从此,姜作孝经常深入工地进行调查研究,学习施工业务,掌握工地的材料使用情况。工作虽谈不上得心应手,但和以前相比,那可是主动多了。

每天晚饭后,姜作孝都到李培福那里去坐坐。有的时候,干脆就搬出小凳子坐在外面。李培福一边搓着大腿,一面抽着烟,听姜作孝汇报一天的工作。姜作孝尽可能把自己的工作详细汇报给李培福,以期从李培福的指点中得到教益。比如兰州运来什么东西,当天给工地发了什么东西,工地现在急需什么东西,哪些东西解决还有困难,以及资金流动情况等等。

李培福似乎是若无其事地听着姜作孝的唠唠叨叨。但是对姜作孝提出的一些问题,他都及时给予指示。同时把他发现的一些问题也立即告诉姜作孝注意。有一次,他发现办公室有人到物资站领了一些常用工具,当天就找姜作孝谈了,他说:“要告诉办公室今后不能到物资站领东西,物资站的东西只能保证施工。”还有一次他从工地回来时,遇到一个老乡拉着一车椽子,他看了觉得有点可疑,回到指挥部后,马上叫来姜作孝:“今天我从沟里回来,一个老乡拉着一车椽子,我看就像咱们工地的,你们去查一下!”他又说:“还有,我听说工地附近民工家的锅台都是水泥抹的,你知道吗?”

有了李培福的坚强支持,姜作孝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慢慢地,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了经验。夜深人静的时候,姜作孝回味自己和李培福的相处,觉得自己真是最幸运的人。在这之前,他并不认识李培福,没想到来到景电一期工程指挥部以后,竟然遇上了这么好的领导。他觉得,李培福不仅仅是自己的上级,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