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老母鸡正在下蛋

等等,老母鸡正在下蛋

其实,来参加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建设很多的技术人员,在遭受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每个人都渴望重生。为了扔掉头上屈辱的帽子,几乎是憋了一口气,利用这个机会,表明并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价值。

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从“牛棚”里出来的知识分子,在工作之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锻炼和教育。邱建邦等人最先的任务是挖菜窖、搭伙房、整理营地。更多的时间,更主要的活动内容是: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访贫问苦、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旧社会的苦、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吃“忆苦饭”等一系列的阶级教育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些机械而形式化的内容,却给邱建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最让他震撼的是当地人民普遍说的一句话:“二十年来,我们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但经济上并没有彻底翻身。”

这句话,也就是听听而已,经验告诉他,坚决不敢在其他场合说上第二遍。但是,这句话竟然如此强势地驻留在他的心底,久久挥之不去。随着对当地情况的不断了解,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越加深刻。每逢天旱,当地老乡就面临着绝收的尴尬,他实在想象不出仅仅只有一尺来高的小麦能有多少产量,更无法想象蹲在地上拔小麦的乡亲们是多么无助而心酸。面对这样的年份,要想活命,乡亲们就只能靠到外地去背粮,背粮扒车死人的事时有发生。当地大部分群众喝的是苦水,终年吃不到蔬菜。

在踏勘到一个叫红墩子的地方时,食堂管理员跟随他们一起顺便收购一些鸡蛋。邱建邦看得清楚,一个小娃娃,一次次跑过来看看管理员收购别人家的鸡蛋,又一次次跑回自己家里。当他们准备要返回时,这个娃娃拉着管理员说:“你们慢些走,等等,我家老母鸡正在窝里下蛋呢。”

邱建邦这才明白这个小娃娃一次次跑来跑去的原因。当时一个鸡蛋才四分钱!这个小娃娃,那么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四分钱,对他或者对他的家庭,又意味着什么?这场面,不仅震撼了邱建邦,也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在场的水利工作者的心,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邱建邦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勤奋工作,彻底改变当地老乡的穷困生活。

这种使命感产生的力量不可估量。老乡们说得没错,政治上翻身了,并不等于经济上也翻了身;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贫穷,让他们失去了对政治上翻身的自豪和骄傲。酷烈的生存环境,再一次让邱建邦感觉到了这个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建设者们曾经居住的地方

一期的勘测设计工作,由省内各有关单位抽调人员进行会战。邱建邦和从十一师来的一百人被编为一个连,主要承担了灌区土壤调查、北干渠上段的测量和规划设计、会同驻白墩子的七连进行北干下段的测量,以及总干四、五泵站的设计等工作。已经厌倦了天天喂猪、积肥、种地、挨批斗的“老九”们,个个情绪饱满。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全体人员浩浩荡荡从条山大队徒步出发,经十六团三营的雪山子到四金沟口,又折芦阳镇返回宿营地,踏勘了一圈。第二天又乘车到宋家庄、长岭山一带。返回途中,汽车的油用完了,大家齐心合力,高喊“下定决心”的口号,硬是把卡车从几公里之外推回了营地。当时大部分是野外作业,又值隆冬季节,每天早出晚归,在野外吃的是冷馍,喝的是凉水;偶尔碰到一间牧羊人住的羊房子,把馒头烤一烤,喝上一杯热开水,若能再睡上一觉,简直就是很难得的享受了。然而在享受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饥饿的虱子,会趁机钻进他们的衣服,并借此繁衍生息。

条件虽然艰苦,环境虽然酷烈,尽管劳动强度也不比在“五七干校”里的劳动更轻松,但是大家的心情却大不相同。这毕竟是他们的专业,是他们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