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用水事关生存
1994年9月9日至11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带领的全国政协考察组在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的陪同下,考察了景电二期工程。
钱副主席一行听取了省景电工程指挥部、景泰县政府和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方案的汇报;现场考察了景电二期工程一泵站、明沙嘴暗渠、治沙工程、管道灌溉;走访了灌区新井、高岭等村的移民,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在白银的座谈会上,钱副主席做了重要讲话,对景电二期工程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钱副主席侃侃而谈,她说:“关于景电二期工程,工程不仅按时完成,而且质量很好。特别要赞扬的是工程的配套管理和平田整地工作都及时跟上了。这在我们过去的灌溉工程中是少有的。这里提两个问题:一,以常规的要求,景泰川工程的效益是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高扬程的灌溉工程,水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该工程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灌区应该建设成为‘两高一优’的农业基地而不是一般的农业基地。我们强调对该工程效益要高标准,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要求。二,工程如何进入一个良性的运营状态。现在工程的水费很低,一角钱一方。这样的水费显然不能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营,每年靠省水利厅下拨的经费难以为继。特别是景泰川一期工程,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已快到期了,大量的设备已进入老化状态,那么维修经费从哪里来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灌区的工程将进入老化状态,这样的问题在甘肃的其他电力灌溉工程中也存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想出路不外乎三种:一是提高水价。现在工程的水价为一角钱一方,这样的水价甚至不能成为激励农民节水的措施。一亩地用水三百多方,花三十多块钱,他为什么要节水?而且也不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所以现行的水费有必要提高。问题是提高到什么程度,水价应当进行科学的核算,按照保本微利的一般原则,包括大修、折旧以及管理机构的正常开支在内,核算后的水价目前尚未确定,究竟是多少,省委、省政府应当斟酌。首先要进行科学的核算,然后再合理研究。第二种办法是如何使水费不全部由农民承担。考虑到农产品的价格等因素,水费不能全部由农民承担。这样,政府应当明确一个政策,就是农民负担多少,政府补贴多少,这些都应当明确下来。第三种办法,依据我的设想,就是给水利管理单位划一块地,并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创造让他们自己经营的条件(先不收税),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水费的收取标准。总的我们认为,景泰川一期工程已运行了二十多年,二期工程也即将竣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如何进入良性运营状态是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
钱副主席一眼看到景电工程面临的切实问题,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如此代价的工程,只单一地生产可以果腹的小麦,显然远远不够。也许在这个层面上,才能理解她关于水费便宜的说法。造价如此之高的水利工程,如何管理和使用,将是需要长抓不懈的问题。
钱副主席在肯定景电二期工程的同时,对其间存在的隐忧,直白地做了说明。当然,她此行的目的,还包括民调工程。如果说,钱正英对二期工程的用水和管理是就事论事,那么,她对民调工程意义和未来的认识,则充分表现了国家水利部部长所具有的远见卓识。
钱正英副主席就向民勤调水的问题说:“在河西走廊这样有雪水资源的地方,水资源的超采和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过去大家认识都不深刻,现在民勤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今天民勤县出现的情况明天武威市照样也出现。如果河西走廊的各级领导不正视这个问题,张掖、酒泉现在的经济发展不考虑水资源供需平衡,那么若干年后也会出现民勤、武威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对子孙后代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是很难办的。
“临走的时候,我对武威地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讲,你们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方面我们认为,从景电工程给民勤调水是需要的,虽然花钱多也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省上要帮助武威地区认真地研究水资源问题,就工农业怎么节水、控制降低水费,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拿出对策,不能任由其水赤字不断扩大。否则的话,这代人看来是骄傲的事,到下一代简直就没有办法了。
“我记得六七十年代在黄河下游进行引黄灌溉,当时引黄灌溉在下游水位较高的地方,这样会引起土地盐碱化问题。但是当时大家都没有想到盐碱化危害的后果。最后在冀鲁豫部分地区形成‘一年增产、二年平产、三年减产、四年停产’的局面,而且大面积爆发,一发不可收拾。黄河下游的盐碱化问题,后来由于加强了排水措施,比较容易地解决了。而河西地区植被破坏得更加严重,因此建议省上及早重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考虑,从长远看,河西走廊特别是武威地区的水资源还是不够的。因此,感觉到从长远看有必要调更多的水到民勤而不仅仅是五千万方。调水的途径,当年水利部要求甘肃省水利设计院做过一个方案,经过他们的初步查看,认为比较合理的是从大柳树灌区调水,这比从景泰调水扬程低了许多,只有一百五十多米。如果从景泰调水,扬程是非常高的。过去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从大柳树灌区调水,没有考虑往河西走廊调水,大概当时的概念是河西走廊尚不缺水,只考虑了宁夏、陕西。这次,我们将建议黄委会从大柳树灌区调水到民勤,以帮助发展民勤的经济。这个工程的难点主要就在于要穿过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景电二期工程的西北也通过部分沙漠地带,这方面还是有经验可循的,不过投资可能要大一些。”
钱正英返回北京,她的指示很快被落实。
1994年9月14日,甘肃省省长张吾乐在景电工程指挥部听取了省水电设计院、民勤县关于民勤调水方案的汇报,重点查看了由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的上段线路,并做了重要讲话。
张吾乐说:“民勤调水,这个与其他水利工程不同,有一个生存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我个人意见:民勤调水工程是救急工程,非搞不可,越快越好,但最终取决于资金。景电灌区受益多年了,要提高水费,提高的部分专项专户存起来,支持像这样的工程,这也是重要渠道,这要认识统一。”
正如钱正英副主席所说,利用二期提灌工程空闲时间向民勤调水,是应急工程,而想从根本上解决民勤缺水的问题,应该考虑从大柳树开始的提灌工程。然而,当时甘肃的经济实力,实在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
陈可言开始并不同意向民勤调水这一方案。他是个最讲求实事求是的人,在景电工程原来的设计上没有列入,因此,提水量受机组限制,将会造成供水不足的尴尬。若新修一条渠线,又耗资太大,对一个小小的民勤县来说很不合算。他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效益这个问题越来越清楚地摆在了每个工程的面前。
*沙漠逐步蚕食绿洲。
“向民勤供水可以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有人向陈可言提出了建议。其实,陈可言早已在考虑这个问题了。但他不能只为景电的经济效益着想,他首先得考虑民勤人的利益。
陈可言到甘肃工作将近四十年,对这一块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民勤水资源不断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时,他想的比所有的人都多,各种方案都在他头脑里进行过反复的比较:打井,挖涝池,修水库……可所有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像美国的亚利桑那州那样,从外面调水,才能使这一地区焕发出永久的生机。
后来陈可言看了民勤报送的小方案,眼前一亮:在景古两县灌区用水的间隙时间将水输送到红崖山水库,这样民勤人想什么时候用水,就可以什么时候用水。陈可言和其他的技术人员对这一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之后,积极支持省委、省政府向民勤调水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