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虎山方案之争
1971年10月27日,景电工程指挥部召开各工区负责人以及各团、工程团各连、预制厂、机修厂、指挥部驻兰工作组、指挥部机关各组参加的会议。会议由贺建山主持,李培福参加了这次会议。
李培福很严肃地指出:“国庆上了水,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已经产生了骄傲自满和松劲的情绪,这是十分危险的倾向,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充分注意。只有不断地反骄破满,克服松劲情绪,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乘胜前进,去争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会上通过了来年的奋斗目标:1972年争取灌地十万亩。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庆节上水,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因素,距离一期工程灌溉三十万亩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这次会议,显然为今后的工作敲响了警钟。这也是李培福敏锐地感觉到了因为上水而松懈和骄傲的情绪。而陈可言心里也清楚,李培福所说的话,包含了更多层面的意思。
当天晚上,可能十二点都过了,李培福把陈可言叫到他屋里,等他落座后说:“方案该定了,刚才我又听了一次猎虎山方案,我看猎虎山方案好。”
陈可言马上明白了李培福说的是什么意思。
*读报也是政治学习。
在这之前,技术组长陈可言受指挥部委派,带着一批技术员,反复测绘,拿出了他们的方案:总干渠过包兰铁路向西延伸,可称为“西线方案”。另一方案是条山和十六团的土专家提供的,就是总干渠过包兰铁路向西北延伸,直插猎虎山,称为“猎虎山方案”。两相比较,“西线方案”直线上水,浇水方便,水量损失小,但需要占用耕地,所用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多,填方大。“猎虎山方案”依山而走,完全不占用耕地,石山明渠石底子,千年不坏,各支渠自流顺畅,所建泵站少,可持续发展,但比“西线方案”投资多,水量损失大。
就这两个方案,1971年10月23日上午,李培福主持召开了指挥部扩大会议,除指挥部各机关主要负责人外,农建十一师和十六团的部分领导也参加了会议,专题讨论西干渠方案。会上贺建山、姜作孝等几位领导和陈可言表示同意“西线方案”,也有同志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与会人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两个方案两派人,形成了激烈的争论。
李培福见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决断,决定“要再具体比较一下,做些工作”,随后宣布散会。
如今,李培福深夜找来陈可言谈及此事,他的用意显而易见,但是,陈可言还是陈述了自己的建议和方案。李培福又仔细询问了两个方案的各种数据,包括管道、干渠、支渠、泵站、投资、水量损失,并做了认真的记录,特别在“‘西线方案’管道比‘猎虎山方案’长1.6公里”处画了重重的双横线。
李培福看了看陈可言,挥挥手:“睡觉吧,明天了再说。”
第二天上午,李培福主持召开党的核心小组扩大会议,李培福开门见山:“我的看法是猎虎山方案好处多,明渠,石底子,可发展;管道方案好处是直线,浇水方便,损失小,缺点是管子多,深挖十二米,高填方,这还是不成。我说猎虎山方案对着呢!”
接着,李培福特意看看陈可言、姜作孝,和颜悦色地说:“陈可言、姜作孝,咱们在大原则上要有个配合嘛!”
其实,几位主要领导在心里还是赞同“西线方案”的,李培福在心中也认可“西线方案”,认为陈可言毕竟是科班出身,他的方案更具有科学依据,但农建十一师和十六团的人们坚决支持“猎虎山方案”。俗语有云:“事不关己不开口。”西干渠关乎十六团的切身利益,他们的坚持也有道理。
然而,陈可言继续认为“西线方案”在经济、技术上是合理的。但他忽视了一个客观的情况,因为压力管道用量多,当时预应力管道的生产赶不上工程进度的要求;“猎虎山方案”可借助山势,缩短管线,少用管道,能保证工程按计划上水,按照规划发挥效益。
陈可言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说猎虎山方案要多投资八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且水量损失比“西线方案”大0.3立方米/秒,取黄河水不容易。
李培福的态度变得强硬了起来:“就这样定了,我看还是‘猎虎山方案’好,明渠,石底子,可发展。”
陈可言倔强的个性又开始作用了,他继续在经济、技术等方面阐述“西线方案”的可行性。可是,李培福打断了陈可言的话,语气有着少有的严肃:“你们知识分子,就爱钻牛角尖,爱发长篇大论,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大的原则还要有个小的配合嘛,我要批判你一竿子哩。”
气氛骤然紧张,骑虎难下的尴尬,让会场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八号渡槽通水,建设者们在桥上欢庆。
贺建山中途离开了会场,示意正要发作的陈可言出来一下。陈可言出去后,贺建山说:“小陈,李主任的‘可发展’是什么意思?就是‘猎虎山方案’少一个泵站,长远来说,可以节省许多能源,确实有长远眼光。再则,水上猎虎山,各支渠都是自流渠,可任意开发土地,不受干渠的限制,发展不可限量。李主任的小配合是什么意思?你要认真领会呀。如果爬坡管道的生产赶不上进度要求,你的‘西线方案’不能保证工程按计划上水,进而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要舍小保大,再不可固执己见,否则,你会犯错误的。”
陈可言回到会场,再没有提出异议,表示赞同“猎虎山方案”;但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李培福的“我要批判你一竿子哩”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在具体执行“猎虎山方案”时,陈可言还是认真负责,绝不马虎。从开挖渠道、设置泵站、规划支渠多方面反复研究,既保证工程质量,又尽量节省投资。总体下来,因开挖石质渠道比较长,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但物资耗费相对较少,并且,少建了两个泵站,反而比“西线方案”少投资六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