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精神
李培福走了,带着欣慰,也带着遗憾走了。他未竟的事业,正在生机勃勃地开始新的建设。
马兆麟1983年3月31日接到省政府的通知,筹备成立二期工程指挥部。赶到兰州,他和张自强看望了李培福之后,立即投入到工程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马兆麟是个实干家,李培福的工作方法和为人,是他效仿的对象。马兆麟是甘肃武山人。十五岁就任自然村村长,十七岁任行政村主任,十九岁当上乡长,二十岁担任乡党委书记,二十三岁任公社书记,二十八岁调到省农村工作部工作。尔后,他曾担任过省农牧局的副局长,武威、庆阳地区副专员、副书记等职。
1983年景电二期工程要开工了,3月份任命马兆麟为总指挥,调集了很多脱产干部,同时也招进来很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
二期工程因为列入国家计划,国家每年投资三千万,省上配套投资五百万,总共四个多亿,计划十年完成。
马兆麟思考再三,找到陈光毅省长。
马兆麟如实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心:“这么多的资金,我缺少管理的经验,又不懂工程,找一个懂技术的人来当总指挥,我协助他完成这个工程。”
马兆麟的担忧和想法不无道理,他真诚地从工程顺利建设的角度出发,完全抛弃了个人名利。陈光毅不得不认真考虑他的建议,随即征求他的意见。马兆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建议陈可言。他有一期施工的经验,又具备专业知识,只有他,才能驾驭这个大工程。”
后来,省上领导经过研究,尊重了马兆麟的建议和意见。陈可言很强势,但是,马兆麟和他相处得很好。马兆麟觉得,干部的任免要看长处,不能拿人短处说话。而在具体的配合和工作中,陈可言对马兆麟的评价也很高,觉得这个人很不简单。
这些情况,导致了两次任命,第一次任命马兆麟为景电二期的总指挥,但在1983年12月初设批准后,1984年2月又改任陈可言为总指挥兼总工程师,金克仁为书记,马兆麟为副总指挥。
陈可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引大工程因为财力不足于1981年又一次下马缓建。陈可言面对这个半拉子工程,也只有喟然长叹的份儿了,如果当初集中精力搞二期,如今也该初具规模了。面对新的安排,他在心里嘀咕:景电二期也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会不会再出现什么意外,也是前途未卜呀。
当时农委主任、两西总指挥黎中看出了他的顾虑和犹豫,为他加油鼓劲:“老陈,还是要你去,大家说你去他们就去。”
*景电二期工程又一次选择了陈可言。
陈可言没有选择的余地。
其实,参加引大工程的中坚力量和技术队伍,完全来自于景电一期工程的人员,他们了解和认同陈可言的工作能力,当时黎中说这个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说了,黎中在甘肃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领导和学者。
黎中点将鼓劲,陈可言毅然接过了这副担子。此时,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只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二期工程,完成李培福念念不忘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1984年7月5日上午,在甘肃省水电工程局工人俱乐部举行景电二期工程开工典礼。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杨植霖,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副书记贾志杰,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黄罗斌,副主任陈煦,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登瀛,副主任贺建山、李屺阳,甘肃省省长陈光毅,副省长葛士英,甘肃省政协主席王秉祥,副主席梁大均、严树棠等参加了典礼。李子奇、陈光毅讲了话。
李子奇说:“参加景电二期工程的开工典礼,我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件大事,从省上来的领导同志比较多,就一个县来说,或者一个工程来说,能够来这么多的领导同志也是不多见的。追述一下甘肃已经建成的电力提灌工程,景电一期原来是最大的,设计灌溉三十万亩地,把两个最大的水利项目放在景泰、古浪,这本身就说明党对这里的人民是关心的,是重视的,是给予很大支持的,目的是要彻底改变这里的干旱贫困面貌,这里的人民能够尽快富裕起来。
“……要合理使用土地。这一点我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就应该有所考虑。灌溉五十万亩土地不少呀!二亿五千万投资也不少呀!如何合理使用土地,要有个规划,在这一点上,景电一期工程是有教训的。我认为,一期工程的土地分配不够合理,机关、农场、学校占地太多,工程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一个会议上,我提议让他们退出一些耕地来,后经省、地同志的共同努力,才退了一万多亩,这不行,还要继续退,凡是不能很好发挥效益的土地,都要逐步退出。不允许机关、厂矿、学校农场的土地转包给他人耕种,这样影响不好。……以改革的精神办好景电二期工程。改革精神,就是不搞大锅饭,不搞平均主义,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对于提前完成任务,质量合乎要求的要奖励,奖励要包括参加工程建设的民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如果不负责任,延长工期,发生质量事故和其他问题,要追究责任,该谁负的谁负,进行严肃处理。一定要奖惩严明,推动工程缩短时间,提高效益,顺利进行……”
讲话结束,改革精神的要求给大家新鲜的感觉和激动。当天下午,在总干渠三泵站施工现场举行开工剪彩仪式。
景电二期指挥部组成人员最后公布,古浪是王志勇,景泰是谈嘉言,都是党委委员。马兆麟是副书记副总工,雷俊任办公室主任,都是党组成员。
陈可言的工作作风一如既往,严谨而雷厉风行。刚开始筹备过程中,开会非常密集,谈嘉言两头跑,既负责景泰县政府农业生产的工作,又承担景电二期工程的工作,后来越来越忙,马兆麟不干了,要求脱产专职从事指挥部的工作。
谈嘉言是一个地域意识很强的领导干部,按照别人的说法,就是一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而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就是身在其位谋其政,总不能让一个副县长站在全省的利益来考虑问题展开工作吧?他很务实,既然自己代表景泰县,就要最大限度地为景泰的老百姓谋取利益。
景泰县的归属,一直在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中。1949年9月12日,景泰解放,诞生了景泰县人民政府,属武威专区。1955年底,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1958年4月4日,撤景泰县,所属全部并入皋兰县。1958年12月20日,撤皋兰县,将该县所属全部划归白银市。1961年11月15日,恢复景泰县,属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景泰县从白银市划出,属武威专区。1985年8月,景泰县又归属白银市至今。
1985年景泰向白银移交的过程中,谈嘉言去武威代表白银进行移交工作。结合景电二期工程,要招二百多名泵站水管所工作人员,电力上招收一百八十多名工作人员,谈嘉言胃口不小,借机要了二百多个名额。当有人要把红沙岘以西的地方交给古浪,认为这样区划整齐,谈嘉言不干了,闯进会场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反对的理由,致使会场鸦雀无声,最后延续了旧的属地划分。
谈嘉言的“地方保护主义”自此可见一斑。面对别人的批评,他毫不在意,认为不管位置多高,本位主义也好,地方保护主义也罢,景泰人为景泰着想没有错。要有大局意识固然没有错,但要知道什么是大局意识才行。面对群众,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尊重群众的利益,这才是首要的。
武威的领导和他开玩笑:“才从武威划出去,就翻脸不认人了?”
谈嘉言一笑,躲过了正面的调侃:“就是亲兄弟分家,也有吵吵闹闹的时候呀!”
原来景泰、古浪都属武威地区管辖,如今一分开,成了两个属地管理,很多协调工作自然增添了难度;但这并没有影响工程的正常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建设,明显的区别就是,一期的土地、水渠都是由受益群体自己平整衬砌的,而二期完全由国家出资完成。一期平整土地时,只有靠人力完成浩大的工程,二期在已经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再由受益群体逐步完善,因而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供应粮的概念,自给自足的生活,按劳获酬的用工方式,和大幅提高的机械化程度,预示了景电二期工程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