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秉烛静思录·陕西省名中医李军学术经验集》编委会

出版说明

第一章 李军成才之路

第一节 天资聪颖多勤勉 中学自学奠医基

第二节 基层锻炼增才干 学用结合显初绩

第三节 脱颖而出得深造 大师指点益启智

第四节 博采众长善思辨 中西兼容勇实践

第五节 医德高尚医风端 医教科研硕果显

第六节 博学多才爱好广 工作生活两相益

第二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关于中医的科学性

一、从历史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属性

二、从现实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贡献

三、从发展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潜能

第二节 中医的医源性疾病

一、中医医源性疾病的概念探讨

二、有关中医医源性疾病的文献论述

三、中医医源性疾病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脑病学术体系的构建

一、脑当为脏的物质基础

二、脑当为脏的理论依据

三、脑脏的生理功能

四、脑之经脉为任、督二脉

五、脑与五脏的关系

六、中医脑病的概念及范畴

七、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

八、脑的生理病理特点

第四节 脑病痰瘀交结证的研究

一、痰瘀交结证的概念

二、痰瘀交结证的病机

三、痰瘀交结证的证候表现

四、痰瘀交结证的治则治法:理气、化痰、祛瘀(重调气机、痰瘀同治)

五、痰瘀交结证的辨证要点:四诊合参,尤重面唇舌甲及脉象

六、痰瘀交结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用药

七、痰瘀交结证的预防护理

第三章 临床经验

第一节 诊疗方法

一、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

二、重视舌诊

三、耳穴诊疗

第二节 脑病涤痰活血八法

一、清热化痰,活血息风

二、益气活血,健脾化痰

三、理气活血,开郁化痰

四、清肝活血,化痰消浊

五、通腑化痰,活血醒脑

六、通窍活血,化痰利水

七、破血逐瘀,化痰软坚

八、温经活血,化痰通络

第三节 用药经验

一、李军教授临床验方

二、单味药用药经验

三、药对

第四节 加减桃红四物汤

一、柴葛桃红四物汤

二、丹栀桃红四物汤

三、三黄桃红四物汤

四、二陈桃红四物汤

五、二仙桃红四物汤

六、蒲百桃红四物汤

七、参芪桃红四物汤

八、保和桃红四物汤

九、二至桃红四物汤

十、香枳桃红四物汤

十一、桑杏桃红四物汤

第五节 专病论治经验

一、高血压

二、脑梗死

三、冠心病

四、病毒性心肌炎

五、颈椎病

六、面神经麻痹

七、癫痫

八、脑积水

九、甲状腺功能亢进

十、失眠

十一、便秘

第四章 经典验案

第一节 高血压

一、肝热痰瘀交结

二、肝热痰瘀

三、肝热痰瘀交滞

四、痰瘀阻络,肝阳上亢

五、肝热痰阻血瘀

第二节 高血压、糖尿病

第三节 高脂血症

第四节 冠心病

一、痰浊闭阻,气虚血瘀

二、痰瘀交滞心络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六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七节 心律失常

第八节 头 痛

第九节 失 眠

第十节 抑郁症

第十一节 三叉神经痛

第十二节 颈椎病

一、痰瘀互阻

二、气虚血瘀

第十三节 脑供血不足

第十四节 腔隙性脑梗死

第十五节 脑梗死

第十六节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

第十七节 脑出血后遗症

第十八节 脑外伤综合征

第十九节 硬膜下积液

第二十节 脑动脉硬化症

第二十一节 神经胶质瘤

第二十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二十三节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二十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二十五节 反流性食管炎

第二十六节 贲门炎

第二十七节 慢性胃炎

第二十八节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第二十九节 水 肿

第三十节 糖尿病肾病

第三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三十二节 痛 经

第三十三节 更年期综合征

一、肝肾不足,阴虚阳亢

二、肝肾阴虚血滞

第三十四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三十五节 血小板减少症

第三十六节 痤 疮

第三十七节 线状扁平苔藓

第五章 师徒对话

第一节 病证结合话诊疗

第二节 治病必求于本

第三节 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四节 颈椎病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五节 高血压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六节 失眠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七节 眩晕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八节 胸痹诊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九节 中风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十节 腰痛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十一节 心肌炎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第十二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辨治

一、诊断现场

二、辨证论治

三、思辨解惑

李军教授简介

李军教授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