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头 痛
代某某,女,45岁,陕西西安人,以“间断性头痛、头晕2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13年3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适,头痛呈隐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无视物旋转、复视、黑矇,无耳鸣,无肢体活动障碍、晕厥等症。此后间断发作,无明显情志、劳累因素,曾服用中药(具体药物不详)制剂,病情稍有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上症加重,为进一步诊治特来我科。自发病以来,纳食可,夜休一般,二便正常。月经史:。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查体:血压90/65 mmHg,神清,精神一般,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唇舌淡紫,苔薄白,舌下淡紫瘀丝(+),脉沉细涩。
西医诊断:血管性头痛。
中医辨证:脾肾双虚兼血滞。
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
方药:二仙六味地黄汤加减〔仙茅12 g,淫羊藿12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熟地15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泽泻12 g,红景天30 g,桔梗12 g,枳壳30 g,沙苑子30 g,红花10 g,鹿角霜10 g(冲服),甘松15 g,地龙15 g〕,共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3年4月3日):患者自诉仍有头晕,但较前明显减轻,自觉头部沉重不适,有紧箍感,纳食可,夜休差,大便不成形,每日1解。查体:血压112/70 mmHg,苔薄白,脉沉稍弱,余同前。予上方加当归12 g,焦山楂15 g,共6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3年4月11日):病史同前,自诉未再出现头晕、头痛,服药后自觉舌边疼痛不适,月经量少,来潮前全身不适,头痛明显,偶觉颈项部有针刺感。纳食可,夜休可,偶有大便不成形,每日1解。查体:血压105/65 mmHg,脉舌同前,余同前。予二仙六味地黄汤加玫瑰花10 g,丹参15 g,川芎12 g,桃仁12 g,红花10 g,沙苑子30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
后患者多次来诊,均用原方随症加减化裁,治疗1个月余,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血管性头痛当属于中医学“头痛”的范畴,此例辨证当属脾肾双虚兼血滞。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并可根据头痛部位,可酌情选择引经药。沙苑子味甘性温,为补肾涩精之药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沙苑子总黄酮有降压、降脂及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甘松则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