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药物和针灸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痊愈。李军教授治疗面瘫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他发明了654-2穴位注射的方法,对难治性面瘫效果明显。李军教授指出,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僻”范畴,但现在所讲周围性面瘫是一大类不同病因引起的面神经损害,必须明确诊断病因等,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同时能判断预后。根据面神经受损部位,受损在面神经管外的面瘫为轻症,发病率较高,症状相对较轻,预后好;受损于面神经管内的面瘫为重症,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症状重,预后差,留有后遗症者多。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当分期辨治。
1.疾病初期
邪气亢盛,正气与邪抗争,气血未定,病情发展,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西医脱水剂和激素,并口服外用中药。本期基本病机是风痰阻络,故选用加减牵正散:秦艽、白附子、僵蚕、全蝎、白芥子、细辛等,以祛风化痰通络。急性期(发病7日内):将白芥子15 g研成末,用黄酒调成糊状,置于1.5 cm×1.5 cm见方的透明胶带上,敷贴在翳风、下关、牵正、太阳穴上,隔2日更换1次;急性期严禁局部针刺,尤其是电针,不但不能祛邪反而易使正气受损,加重面部经络受损的情况。
2.恢复期(7~50天)
患者神经水肿逐渐吸收减轻,此时以针刺治疗为主,外敷、内服中药为辅,30日后单用针灸治疗。此期面部取穴较多,以鱼腰、瞳子髎、四白、下关、牵正、地仓、合谷(对侧)为主穴,将电针仪电极接瞳子髎、地仓,采用连续波,以患者感觉面部轻微抖动为度。鼻唇沟变浅取迎香,人中沟偏歪明显取水沟,耳后疼痛明显取翳风、中渚,伴有患侧偏头痛取阳辅。李教授认为,面部血管丰富,如过强刺激会影响面部肌肉神经的功能恢复,宜轻刺激为宜,鱼腰、瞳子髎、四白三穴对改善面瘫患者不能闭目、流泪等眼部症状效果十分明显,尤其鱼腰穴由内向外斜刺,刺入上睑肌肉层,对于上眼睑不能闭合者有针到即能闭合之效,屡试屡验。翳风穴深部为面神经从颅神经穿出处。李教授认为此穴不宜过早针刺,刺激亦不宜过强,以免加重面神经负担,宜在病程中后期(2周左右)轻中度刺激,效果比重刺激为佳。
3.后期
经过半个月或2个月左右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部分患者有局部不适感,此类患者大多病程日久,气血不足,无以濡养经脉,致使经脉失养。此期应注重调养。针刺时间较长不能恢复者,加穴位封闭。李军教授创制封闭配方:维生素B12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500 μg加654-2注射液5 mg穴位封闭,每穴0.2~0.3 ml,隔日1次,主要在太阳、颊车、翳风三穴,临床疗效明显。